湄公河消失中!瘋狂築壩發電破壞生態 漁源枯竭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988012
湄公河流域各國爭相興建大壩發電已嚴重衝擊生態,導致曾漁產豐富的湄公河如今只剩下望河興嘆的失業漁民。圖為柬埔寨首都金邊的湄公河漁船。(路透檔案照)
2022/07/11 05:58
首次上稿 01:14
更新時間 05:58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10日報導,湄公河流域各國爭相興建大壩發電已嚴重衝擊生態,導致曾漁產豐富的湄公河如今只剩下望河興嘆的失業漁民。倡議人士直指,水壩營運單位與管理規範湄公河事務的「湄公河委員會」(MRC)應為此負責,但MRC卻硬凹說,大壩不見得是湄公河魚源枯竭的主因。
美國國務院早在10年前就呼籲暫停湄公河流域的一系列築壩計畫,環保人士也警告築壩恐危及生態與民眾生活,但如今寮國在湄公河有2座大壩,另有7座在規劃中;而在湄公河上游的中國境內,營運中的大壩更多達11座。研究泰國廊開府及其周邊省分漁村困境的泰國瑪哈沙拉堪大學環境專家塞楚亞感嘆,湄公河命在旦夕,若將支流納入,湄公河如今的魚獲已較過去銳減逾7成。
隨著寮國推動在距離泰國邊境僅約2公里的薩納坎(Sanakham)築壩計畫,湄公河魚源枯竭情況恐將更為惡化。2010年以前的湄公河年漁獲量為230萬公噸,居全球最大內陸漁業之冠,而當時湄公河下游沒有水壩,在中國境內的上游水壩數量也較少,如今湄公河幾乎無魚可捕,衝擊漁民生計與民眾食物安全,廊開府某漁村的8成漁民已不再捕魚。
在以湄公河為界的泰國邊境小鎮清康,漁民將漁獲量銳減歸咎於蓋在北方約300多公里處、位於寮國境內但主要供電給泰國的扎雅武里(Xayaburi)水壩。自這座湄公河下游首座水壩在2019年完工以來,湄公河水位時高時低,影響魚類生存。大壩蓋好前,每個漁民1天能捕10公斤魚,如今1週能捕4、5公斤就要偷笑了,因為有時候連續幾週啥也捕不到。
湄公河委員會的成員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與泰國,秘書處坦承,寮國扎雅武里省與泰國黎府的魚類生物多樣性銳減,但尚無任何數據能在「科學上證明」魚類損失或滅絕,直接或間接肇因於扎雅武里水壩。
該委員會還堅稱,近年乾旱、氣候變遷與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魚類損失。但湄公河觀察家無法理解,為何大壩營運3年後仍無相關魚類監控數據,而且專家也早就駁斥乾旱與氣候變遷恐導致湄公河無魚的說法,直指上游大壩才湄公河漁業復興的最大長期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