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hk01.com/%E7%A4%BE%E5%8D%80%E5%B0%88%E9%A1%8C/223777/%E9%A3%9F%E9%A3%AF%E6%AC%8A1-%E6%95%91%E8%AD%B7%E5%93%A1%E6%8D%B1%E9%A4%93%E7%99%BB%E5%B1%B1%E6%95%91%E4%BA%BA%E8%AE%8A%E8%A2%AB%E6%95%91-%E5%8F%AA%E6%83%B3%E5%90%83%E9%A3%AF%E5%AE%89%E6%8E%92%E8%88%87%E8%AD%A6%E7%9C%8B%E9%BD%8A
幾年前的訪問.
工作至沒飯吃,是愛,還是責任?吃飯是人生存的基本所需,有些人,卻一直未能好好吃飯。
下午3時,救護員豆腐仔(化名)終於回到局內飯堂,匆匆走回3個鐘前的座位,揭開面前那碟之前吃了兩口、如今已變冷變硬的飯的保鮮紙,狼吞苦嚥起來。這時召車的燈又閃起,他趕緊把湯倒進飯中,再一下子灌進口裏,未及咀嚼吞嚥,就跑着回救護車。「救人要緊。」他說。但身體也會發軟:「我們都是人。」
(此為食飯權系列三之一)
圖:歐嘉樂、資料圖片
「小時去學急救,第一次覺我學到的東西真的可以拿來幫人, 不是識完得個講字。」長大後,他成為了救人的那個,自己的腸胃卻無法被救。
「小時去學急救,第一次覺我學到的東西真的可以拿來幫人, 不是識完得個講字。」長大後,他成為了救人的那個,自己的腸胃卻無法被救。
【食飯權2】侍應吃飯也要帶位 躲廁所、搞革命:只是想有力工作
【食飯權3】九龍塘餐廳設「真放飯」時間:員工永遠行先可變雙贏
灌飯進肚 「最少不會低血糖」
下午4時,豆腐仔笑着說:「平日最遲差不多這個時間才吃飯,所以開始餓了。」
現時日更常規救護車每天有276架,夜更有145架,要應付全港700多萬人口,每天救護員都要不斷出車,「所以大家一聽到call,就習慣將飯灌落肚中——至少你吃了東西,不會令自己低血糖。」他說。即使未有接到新個案,他們也習慣快快吃完,因為可能要再等3、4個鐘才可以回來。
救護員一更12小時,7、8點吃早餐,豆腐仔說往往要2點後才能回局,最遲試過4點。吃不夠飯血糖低,人會易累,他說要逼自己精神:「下錯決定後可以很嚴重,例如行錯路、拿錯儀器,都會影響救人。」
「要救人就要精神,不精神就救不到人。」(圖中非受訪者工作地點)
「要救人就要精神,不精神就救不到人。」(圖中非受訪者工作地點)
未吃飽即上山劈林救人
精神要硬撐,體力也要。有次托着擔架時,同僚發軟頂不住,說:「沒力了,幫幫忙。」卸了一點力給他,擔架才沒掉下。有時他們還要登山救人,「要劈林的。」他說。上坡上得太快會覺得暈眩,「但死捱。」更曾聽過有同僚由救人變被救,要即場打葡萄糖水。
「所以我們每次知道要做登山拯救,都會馬上衝去拿多些餅乾、糖。」平日他們也是靠這些維生,因在外吃飯是被禁止的,原因未明。「阿sir(上級)會說:局的飯你不吃,那我取消(這配套)好不好?」豆腐仔無奈地笑。如果被發現在外吃飯,除影響升職,更會被上級用說話留難。他嘆道:「這些規矩對生產力沒幫助,只會令士氣愈來愈低。」
【長期站立】當保安16年腿外彎不計工傷 自費睇醫生、年假當病假
救護站的菜大概較這豐富,「三餸一湯,但15分鐘內一定會吃完,你只可以吃這麼久。」(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救護站的菜大概較這豐富,「三餸一湯,但15分鐘內一定會吃完,你只可以吃這麼久。」(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我不是機械人,要吃飯,不是吃汽油」
平日太餓時,他們還是會偷偷在街外買飯盒上車吃,「有些主管都容許的。」他笑笑。「但都是驚的,只是為了個肚沒辦法。」買飯時卻要心驚膽顫:「感覺到很多對眼在自己身上,曾有人當街喝罵:你着住件制服買東西吃有冇搞錯啊?」他無奈地說:「穿着制服都是人,不是機械人,我都要吃飯,不是吃汽油。」
曾有市民聞到車內有飯味,高聲質疑他們:「你會否因為買飯盒遲了過來救我?」豆腐仔一臉冤枉:「一收到Call我們是會立刻上車的。你不會見到車上三個救護員一起落去買,因為其他兩個會隨時留意幾時有Call。」
吃飯都不容許……你都要吃飯,救護員都是人,人就要吃飯,吃不到飯哪有力救人?有些人不會想到別人的處境。怎麼會做一份工,連買東西吃都竟要擔驚受怕?
救護員豆腐仔
消防處指,現時處方會在各救護站提供午膳,若因特殊情況而未能提供,救護員會在返回所屬救護站途中或救護站附近購買食物回救護站進食。
【被厭惡設施3】曾受情緒困擾 互委會委員反對變支持精神中心
「不是吃飯就不做事,有事我們一定馬上去,但沒事時你給我吃個麵都可以吧。」(資料圖片/龔慧攝)
「不是吃飯就不做事,有事我們一定馬上去,但沒事時你給我吃個麵都可以吧。」(資料圖片/龔慧攝)
胃劇痛 比病人更辛苦
不能買飯時,他繼續用餅和糖欺騙身體,但即使是吃餅乾也曾被人投訴。於是明知局內的飯已冷,他們仍只可期待回去。「都要吃的,肚餓啊。」他笑指和同僚間常會打趣:「現在2點,你估我們回不回到去?」
入行後,他易了患腸胃炎,身上也長備胃藥,「長期緊張,食無定時、吃得快,咀嚼不夠,又要跑去出車,便胃痛。」他說:「扭住扭住,嚴重過個病人——他沒胃口而已,但你胃痛呢。」
聽過行內師兄得胃炎、胃癌,「驚的,什麼不驚。」他說。「但沒辦法,我們又沒能力改政策,遊過行,講了意見他(消防處、保安局)又不聽,可以怎辨?」
明知胃藥傷身,也只能像吃毒品那樣「啪」進口:「你又要救人,又要胃痛,唯一辦法就是不理後果制止個胃痛,等你那刻沒那麼辛苦。」是唯一嗎?制度的改變呢?
明知胃藥傷身,也只能像吃毒品那樣「啪」進口:「你又要救人,又要胃痛,唯一辦法就是不理後果制止個胃痛,等你那刻沒那麼辛苦。」是唯一嗎?制度的改變呢?
「入得這行,都有種熱血」
他卻沒怎麼想過轉行,「會進這行,都是有種熱血的。」每次要緊急救人時他都會忘了飢餓,「最記得有次救醒了心跳已停掉的人。」他笑笑。另一次,看着暈倒的婆婆醒來,「很開心,救到人的滿足感很大。」
在入行前,他已知吃飯時間不穩,「但救人要緊。」有人或會問說既然「預咗」還吵什麼?他無奈地說:「但我們都是人,問題是得到不應有的待遇。」有熱情,不是就該被剝削,他只希望待遇和別的紀律部隊如警察看齊。
「救人要緊」與吃飯,本可不是二元對立,在人手不足下,他們只能吃餅乾、葡萄糖、朱古力。豆腐仔說:「這是消防三寶。」
「救人要緊」與吃飯,本可不是二元對立,在人手不足下,他們只能吃餅乾、葡萄糖、朱古力。豆腐仔說:「這是消防三寶。」
現時警察每日工作時數為8小時45分,每日可獲1小時午膳時間及2次各15分鐘的休息;消防員現時有70分鐘午膳,如長時間執行任務,或事故現場主管提出緊急食物供應要求,即會派出膳食供應車。
據政府新聞網,2004年時,救護員有最多1小時的午膳時間,現時卻改成不少於30分鐘用膳時間。
為什麼其他部門可以好好吃飯,我們不能?警察也是24小時運作,但他們多辛苦,都有口飯下肚,是口安安穩穩的飯。
救護員豆腐仔
現時救護職系設有4隊「特別支援隊」,以應對特別節日及大型事故,平日會到繁忙區域為用膳同僚「補位」,但豆腐仔說這往往變成有特別事故時,特別支援隊正在「頂飯更」,出動到事故現場的變成一般的隊伍,違背原意。他認為最終仍是要增聘人手,才能解決吃飯的問題。(圖中非受訪者工作地點)
現時救護職系設有4隊「特別支援隊」,以應對特別節日及大型事故,平日會到繁忙區域為用膳同僚「補位」,但豆腐仔說這往往變成有特別事故時,特別支援隊正在「頂飯更」,出動到事故現場的變成一般的隊伍,違背原意。他認為最終仍是要增聘人手,才能解決吃飯的問題。(圖中非受訪者工作地點)
現時編制中,消防職系人員編制有6983人,救護職系編制則有3013人,前者比後者多2.3倍;去年出動總宗數,救護員卻比消防員多逾11倍(詳見圖表),若單比較火警和緊急服務,去年救護員出動次數為734,310,消防為33,934,前者更為後者的21.6倍,而且連年上升;但過去5年,有4年救護員的招聘人數較消防員少,去年新聘救護人數為165人,新聘消防為303人,前者只及後者的一半。
行內一直有聲音指消防和救護資源分配不均,現時救護站亦比消防局少——據消防處數字,全港共有82間消防局、40間救護站。消防處回應指一直根據救護服務的實際需求,適時透過資源分配機制增加相關的資源,但對於如何確保資源按需求平均分配,或消防與救護可否分家,未有回應。
救護員出勤多,人手卻比消防少。(香港01製圖)
救護員出勤多,人手卻比消防少。(香港01製圖)
過去不少議員在立法會向消防處問及救護員的食飯時間,處方均以已有逾九成的救護員可連續午膳時間的數字回應,並指會繼續監察各措施成效,但至今措施仍只有4隊「頂飯更」的特別支援隊。(資料圖片/江智騫攝)
過去不少議員在立法會向消防處問及救護員的食飯時間,處方均以已有逾九成的救護員可連續午膳時間的數字回應,並指會繼續監察各措施成效,但至今措施仍只有4隊「頂飯更」的特別支援隊。(資料圖片/江智騫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