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
1931年-1937年
中華蘇維埃国旗
国旗
中華蘇維埃国徽
国徽
格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的民族
聯合起來!
国歌:《國際歌》[1]
菜单0:00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勢力圖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勢力圖
首都 瑞京(1931年-1936年)
保安(1936年-1937年)
延安(1937年)
政府 苏维埃政权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總負責人
中共中央總書記
• 1931-1935
秦邦憲(博古)
• 1935-1937
張聞天(洛甫)
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
• 1931-1937
毛澤東
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 1931-1937
項英
• 1931-1937
張國燾
历史
• 開國慶典
1931年11月7日
• 撤銷國號
1937年9月22日
货币 公債券
前身 继承
Image missing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Image missing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國共產黨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下[2],于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註 1],先后轄有18省、4直轄縣。该政权主張推翻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的統治,在全世界消滅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以及徹底的民族自決[5]。
1931年11月7日,適逢十月革命紀念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在江西瑞金宣佈成立,同時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憲法大綱,改瑞金為瑞京。共和國成立後,在經濟上進行土地改革,規定強制勞動,建立合作社,同時也導致了私營經濟的凋敝[6];在政治上推行蘇維埃制度,驅趕「反動家屬」,並開展了肅清國民黨改組派、社會民主黨、AB團(反布爾什維克團)、托洛茨基取消派和羅明路線等運動;在軍事上,組織青壯年民眾加入紅軍,先後進行五次反「圍剿」戰爭。1932年進攻閩西期間曾對日宣戰,但實際只有受中共影響的東北抗日聯軍參戰[7]。1934年1月,由於中央蘇區擴大,臨時中央政府改稱中央政府[8]。1934年10月,中央政府發起長征,次年輾轉抵达陝西。1936年12月,受到來自西安事变和蘇聯的壓力,中華民國与中华蘇維埃共和國停戰[9]。1937年9月6日,中共取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號,改轄區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