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醫學生/未來醫學生有好大影響,將來爭公立的專科訓練位會難過而家。而家1年500個本地畢業生 + 一百個考牌成功的lmchk , 將來開放全球top100 醫學院畢業生免執業試來香港的話,當1年再多幾十到一百個,咁政府係無保証會按比例增加每年開的專科訓練位。
同一筆錢,直接請一個已有專科牌的海外醫生,係快過開一個6-9年本地專科訓練位。 將來政府要cut budget, 係可以減專科訓練位而不擔心減完位後將來會有人手斷層。 因為可以請海外專科醫生就可以用來做隨時增加的彈性人手reserve。
雖然政府話「新安排唔影響本地畢業生接受專科訓練的機會」,但呢句完全係無約束力的口頭支票,並且係空泛﹑無明確數字/措施的保証呢,無講話確保xx% 人有專科訓練位 或者 確保每年開的專科訓練quota 會同每年新註冊普通科醫生的人數掛鉤﹑按比例增減
對於私家專科醫生 同 而家係公立但出來想出私家的專科/受訓醫生來講, 直接免執業試引入海外專科醫生,仲要不限香港居民(即係無work visa quota 限制) ,係可以短時間內增加同行人手。 本身香港醫療市場上,專科醫生的人手供應係穩定,因為本地專科訓練要6-9年的長時間周期先「完成生產出廠」,而家直接進口「海外現貨」。 如果私家醫生的收入因為引入海外競爭者而下滑,公私營醫生的收入差距收狹,就會少左公院醫生出私家做career path的exit options,完成專科訓練的回報就低過而家,另外咁少人走自己少左升職機會,一個蘿蔔一個坑,大家排排坐等上面有人走。
而家英國一個完成CCT有Fellow 專科院士牌的Consultant/COS 級顧問醫生,只係得 稅前10萬HKD ,而香港係 公立就稅前20萬到,私家更多。 基本上實請到海外專科醫生來,甚至有空間壓低香港的醫生人工, 類似2000年醫管局搞改制,玩「新人新制,舊人舊制」 + 肥雞餐 炒班高人工的舊約,換做低人工新約。
將來亦都唔怕香港醫生搞工運罷工 或者 搞政治抗爭, 可以炒人再請海外專科醫生。港英都做過類似的事。1979年,香港配藥員罷工,港英政府緊急聘請台灣藥劑師來香港維持醫療系統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