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題:
而對於你,這些節日有什麼意義?
每逢這些日子都要在難得的假日,一大清早起床準備拜祭的祭品(甚至在這天前準備好),然後到山長水遠的地方拜祭。拜祭過程可能由朝早到晏晝四五點才完結,而這過程相信很多人都並不是享受的反而是感到麻煩、辛苦或者沉悶的。
那麼對於你,這個行為和感受真的是對先人尊敬及紀念他嗎?不論這位先人是誰,你認為這樣做代表行孝嗎?
個人認為,這些行為根本並無意義且浪費時間、資源。請耐心地看完,再發表你的睇法。
為什麼沒有意義,因為若果你在過程中根本只是按“傳統”去進行這件‘事’,那麼這行為就只是一件你需要處理的事情,而並不是真正的孝順、懷念思念這個過世的人。
真正的尊重、懷念或者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感受到你的愛,並不是用這些所謂傳統,強迫每一代去做這些“祭拜”。
如果不祭拜,我們做些什麼?我問你,你又想你的後人如何紀念你呢?
我不會希望自己的後人將懷念我的過程視為公事公辦的、沉悶的或因為要拜祭我而產生的其他負面情緒等等,而這一切都不會令他們更懷念我。為什麼就不可以大家聚首一堂,可能在這些特別日子的任何時間裏,一起拿著紅酒、美食,回憶和分享每個人與這先人的美好回憶、他的故事、他的性格甚至他的醜事,就算不認識他的子孫都可以因為這樣而了解自己的祖先,亦因此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回憶,大家都能享受這天,而且這才是真正的懷念、傳承和感恩。
舊人的思想是為做而做,那我們真的需要維持這種思想?真的需要我們的下一代傳承這個傳統?我第一個不會,真正的重陽節、清明節也只不過是一個想大家聚首回憶的日子。如果這些傳統祭拜真的令人由心底懷念先人,就不會出現網上祭祖等的反效果。
至少我不會希望死後還帶來麻煩,更不需要浪費時間或金錢去祭拜,我更希望我的後代真正的懷念我、可以因為我而聚首,用那些祭拜的金錢買更好的食物,享受他們的相處時間。
純粹個人感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