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游戲引起 CRT 復潮

游戲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根據數據分析機構 Statista 的統計,全球大約有 27 億名玩家,即使將游戲分成零零總總的細分種類,各類游戲都有相當可觀的一批粉絲。
對於其中的一部分玩家來說,電子游戲已經成為了他們人生經歷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見證了游戲從 8Bit 到全息模擬的發展,隨著游戲的畫面變得越來越真實,機制也越來越多樣,他們卻發現在變得復雜的游戲里很難找回童年玩游戲獲得的單純快樂。

比起期待更有意思的游戲新作,他們選擇回到過去,翻出被藏在櫃子底下的紅白機、N64、PS2,重新回顧塞爾達、勇者鬥惡龍、最終幻想等曾經把自己感動得死去活來的經典作品。

在 Reddit 上,這些復古游戲愛好者樂於稱呼自己為「落後於時代的玩家」,曾經「劍拔弩張」的任天堂、索尼、世嘉粉絲現在終於能心平氣和地交流著彼此關於游戲的美好回憶,除了討論哪款游戲值得回味以及怎樣一命通關索尼克,很多玩家在這里交流玩復古游戲的心得。

玩復古游戲很簡單,在電腦裝個模擬器就能玩,但想玩好又很難,因為現在你很難在清晰的螢幕上找回記憶中的畫面。
很多玩家發現用液晶螢幕玩復古老游戲時,液晶在顯示單個像素時往往太精確和銳利,讓畫面看起來就像是放大的馬賽克,是由垂直與水平兩根線交織而成的十字繡。

人們總是熱衷於清晰,希望看到一切不斷更清楚、更清晰,但是這對於復古游戲來說不是什麼好事,它讓一切畫面看起來是那麼的粗糙和糟糕,這與玩家們美好的記憶是沖突的——在記憶里皮卡丘看起來要可愛得多。
這是因為回憶時給畫面套上了一層美好濾鏡嗎?

也許不是,Twitter 賬號 CRT Pixel 將同一個游戲在分別液晶和 CRT 顯示器上的畫面拍攝下來做對比,在 CRT 顯示器上,原本粗糙的像素畫面變得更加光滑和清晰,不少玩家表示這才是熟悉的味道。

老游戲解析度並不高,但搭配舊顯示器, 顯示效果要比新的液晶顯示器好得多,這似乎成了復古游戲玩家們的共識,每當有新的玩家想要入坑追憶 PS2、Wii 甚至是世嘉土星上的美好時,「首先你需要一臺 CRT 顯示器」是老玩家們給出最真誠的建議。
索尼、JVC、日立等 CRT 顯示器廠商也許不會想到,在宣判了 CRT 死亡的十幾年後,CRT 竟然無意間迎來了一次「口碑營銷」,入手一臺 CRT 顯示器,成為了玩家們回到快樂星球的那把鑰匙。
為什麼 CRT 玩復古游戲更爽?
為什麼用現在液晶現象技術去玩老游戲,反而效果比用 CRT 來得要更加糟糕?這要是因為液晶與 CRT 的成像原理不同,導致在輸入延遲與畫面上有著很大的差異。
如果你嘗試將老游戲機與現在的 4K、8K 超高解析度面板電視相連,按下手柄上的按鍵後你可能會留意到畫面的反饋與你手指的動作存在著一點不明顯但是可以察覺到的延遲。
這是因為老游戲機輸出的畫面往往只有 240P 或者 480i 的解析度,高清電視需要時間去解碼以及拉伸等畫面處理,這有可能會造成上百毫秒的延遲。

當你在玩超級馬利奧兄弟或者賽車等對及時反映非常高的游戲時,這種不能及時響應的延遲有可能會毀了你一下午的游戲體驗。
而在 CRT 顯示器上,得益於其先天的成像原理特性,這種即時響應並不是一個問題。

我們需要從 CRT 顯示器的成像原理說起,CRT 其實是陰極射線管(Cathode-Ray Tube)的縮寫,其之所以會有一個碩大的「屁股」,是因為在裡面有一根真空的陰極射線管,其中包含一個或著多個電子槍。
而在前面的玻璃蓋板上,布滿了能夠發光的熒光粉,其成像的過程其實就是電子槍發射出電子,打在了熒光粉上發出光。

超級慢動作拍攝 CRT 螢幕可以看到電子束掃描
當電子槍按順序以極快的速度將整塊螢幕的熒光粉打亮,利用眼睛的視覺殘留,我們就能獲得一個清晰的畫面。

馬利奧的掃描過程
電子槍的掃射速度要遠比我們想象的快得多,並且無時無刻都在掃射,因此當你按下手柄上的按鈕時,螢幕就能以超快的響應速度(通常低於 0.01 毫秒)反映出你的操作,帶來幾乎無延遲的操作體驗。
再回到我們感知最明顯的畫面上,CRT 之所以能將液晶的銳利圖像「磨」掉棱角,主要原因是兩者的像素組成不同。
正如你現在正在使用的手機或電腦螢幕,當你用顯微鏡發大時你會發現,液晶面板其實是由一個個紅色、藍色、綠色的小點組成,三種顏色的小點即可組成一個像素,通過控制小點的亮度不同形成顏色從而構成圖像。
圖形與像素點之間是一個點對點的關系,圖形的解析度越高,則邊緣越細膩。
和液晶像素不同的是,這些熒光點並不是整顆發光,而是隨著電子能量多少,可以半顆、甚至部分發光,因此在顯示圖形的邊緣就會有種柔化的效果。事實上 CRT 顯示器並不存在絕對的分辨率,因為它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像素。
換句話說,老游戲是基於 CRT 時代的顯示技術誕生的,因此想要原汁原味還原老游戲的真實畫面,一臺同樣歲數 CRT 顯示器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Digital Foundry 在曾經做過一次有趣的測試,他們將一臺 22 英寸的索尼 FW900 特麗瓏顯示器接在了一臺現代高性能 PC 上,試著運行 2019 年的 3A 大作《Control》。
結果有趣的是,開啟了 RTS 光線追蹤效果後,顯示效果並不會輸給流行的 4K 游戲顯示器,甚至在動態細節上,FW900 要更勝一籌。


有更多的網友也對這些頂級 CRT 顯示器的性能做了現代化測試,由於沒有它沒有絕對解析度,只要畫面的比例合適,無論是 PS5 的次世代游戲還是 APEX、CSGO 等競技類流行網游,CRT 的表現都游刃有餘,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清晰和流暢。
不過這股 CRT 熱也僅僅止步於硬核玩家圈中,雖然頂級 CRT 顯示器的表現確實要優於大部分廉價、普通的液晶面板,但是想要體驗這種復古浪潮的體驗之前,你需要解決一大堆的麻煩。
首先是介面問題,後期的 CRT 顯示器配備了 VGA、DVI-I 等輸入介面,聽起來很老舊,但起碼你還可以通過 HDMI 轉接線來連接你的電腦,還不算麻煩。

不同介面最終得到的畫面也不同
當你要連接你的老游戲機時,你就需要考慮到底是用 RGB、S-端子還是 BNC 介面,甚至還可能需要考慮轉接器來實現最好的顏色輸出,不同輸出形式直接影響了你最終得到的畫面效果,聽起來比選擇 HDMI 2.1 還是 DP 1.4 要復雜得多。
其次是損壞率的問題,CRT 至今已經停產了近二十年,大部分 CRT 顯示器的零件面臨著老化、難更換的問題,而且你還需要對這樣一臺老顯示器的色彩、畫面進行校準,很顯然 CRT 顯示器只適合具有動手能力並且懂得專業知識的硬核玩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CRT 顯示器真的很重而且很占地方。以一代神機索尼 FW900 為例,其重量達到了 42KG,占地面積約為 0.3 平方米,想要搬運或者放置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5 年,隨著最後一家 CRT 生產商 Videocon 停產,CRT 就正式進入了生命倒計時,幸運的是比起被遺棄,CRT 還沒有被遺忘。不過當最後一臺 CRT 顯示器熄滅,還有人會記得復古游戲的美好畫面嗎?
人們緬懷膠片,因此製作了各種膠片的濾鏡,視圖用更低的成本模擬出膠片的味道,同樣的,人們也在為 CRT 製作模擬濾鏡,在一些模擬器上,你也可以用液晶面板模擬出 CRT 獨特的掃描線效果。
Source:
https://www.ifanr.com/142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