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歸正傳,那位讀者說,「懷緬」是當年盧國沾為了遷就曲調而犯的錯誤,本當作「緬懷」,並舉「遙想」、「永憶」為例,說明它們跟「緬懷」一樣,均是古人常用的構詞法。據聞「懷緬」一出,中文老師紛紛投稿到報館,指責其誤。此曲問世時,我年紀小,確實不知道「懷緬」曾引起爭議。我很好奇,盧先生當年如何回應?
拙文說:「『懷緬』即『懷遠』、『遙想』,古人通常寫『緬懷』,跟『懷緬』同義。」我的解說未周,難怪讀者不同意,且追問:「在〈每當變幻時〉一曲未出現前,翻閱古文近作,幾曾見有『懷緬』用法?」我說古人「通常」寫「緬懷」,即表示也有不這樣寫的時候,只是無關宏旨,略而不談。「懷緬」一詞,《漢語大詞典》未收,但不代表古人不用,以我所見,杜甫至少用過一次。杜詩〈故秘書少監武功蘇公源明〉云:「反為後輩褻,予實苦懷緬。」仇兆鰲《杜詩詳註》釋「懷緬」為「懷思」,張溍《杜工部詩集註解》則說「懷緬追思」。逐字分析,「懷緬」的「緬」當解作「思」,不是「遠」,但整個詞的意思,跟「緬懷」的分別根本微不足道,例如不寫「緬懷千載」(陶潛語)而寫「懷緬千載」,意思一樣。更重要是,盧國沾寫「懷緬過去」,即「懷思過去」,何錯之有呢?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杜甫的「懷緬」,其實也是趁韻而寫的生造詞,真要挑剔的話,也許連詩聖也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