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80年] 七十年生死兩茫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從墓碑說戰史

雲加馬德里

17 回覆
11 Like 1 Dislike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07:37:04

在外旅遊,不少人喜歡探走公墓,如法國的蒙帕納斯公墓,沙特和波娃二人合葬之地簡單清雅,除二人名字、生卒,碑上一無所有;美國的阿靈頓國家公墓位處河畔,與林肯紀念堂隔河相望,遍野白碑,時有士兵換崗守靈,紀念奮戰沙場的軍人——但其實毋須游走外地,香港墓場一樣有如此良景,教人同參生死兩茫,生本無常。

夏日午後,陽光漫爛,西灣國殤墳場墓園如葱。

二戰七十周年,墓園卻一如以往,除卻鳥鳴,一片寂靜。

回歸後,明天已不再是重光紀念日,可是先烈之死,永誌難忘。


赤柱墳場在日軍佔領期間,安葬了大量保衛香港的死難者、平民俘虜和戰俘的遺體。(劉焌陶攝)
THEIR NAME LIVETH FOR EVERMORE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位於柴灣以南,為安葬二戰時在戰場上犧牲或被俘後死亡人士的主要墳場,共有1578個墳墓,當中包括59個海軍,1406個陸軍,67個空軍,18個商船隊隊員,20個本地抗戰軍人和8個平民,屬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Commonwealth War Graves Commission)所管理。墳場的入口是間白石小屋,屋外刻上墳場名字,還有一把長劍分開「1939」年和「1945」年兩個年份,進去後抬頭細看,牆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名字,遠看像小蛇,是2071名戰時殉難卻無法尋回屍體的士兵名字,當中1319人來自英國軍隊、228人來自加拿大軍隊、287人來自印度軍隊、237人為本地士兵,深刻得如同刻住歷史。另有兩塊石碑,一塊記下144位遺體被火葬的印度軍人與錫克教軍人的姓名,其中9位隸屬香港及新加坡皇家炮兵團,118位隸屬印度軍,17人隸屬香港警隊;另一塊石碑則記下72位二戰時在中國各戰場殉難的英聯邦軍人。


西灣國殤墳場內的墓碑劃一而整齊,令人有肅寧之感。(劉焌陶攝)
加拿大少兵 離鄉來港陣亡
「二戰時,歐美國家多派兵到亞洲幫助抗日,如澳洲士兵派往新加坡,新西蘭軍人則往馬來亞與緬甸,加拿大兵則送往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項目主任周家建於加拿大成長,熟知當地歷史,他說,這批加拿大兵多自鄉間地方長大,年紀不過十八十九。他們聚集在溫哥華後便坐船到香港,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抵港,他們自尖沙嘴九龍倉碼頭上岸後,沿彌敦道一直操兵至深水埗,「操兵是一種姿態,一是向日本人表示,他們不會放棄香港;二是向香港人表示,他們一定會堅守香港這個地方」。這班年輕的加拿大兵的日記寫滿了對香港的回憶:「從未見過如香港般繁華的城市」、「香港的夜生活令人大開眼界」、「香港美女如雲」、「地方優美」。美好的日子不過片刻,1997個被派往香港的加拿大兵,三分之一人最後在香港陣亡。


Lawson之墓。(劉焌陶攝)
加國最高將領戰死 日軍立木條紀念
在墓園漫步,青草地上一塊塊白碑無語,只有工人提着水桶,一遍又一遍往墓碑上掃上藥水,以防生苔,難怪一塊塊碑都無比潔白——John Kelburne Lawson的墓就在小道旁邊,碑上有象徽加國的楓葉,碑下小草中一直有小白蝶繞而不散。Lawson是加拿大軍官,是當時駐港加兵的最高將領,到港後,他被遣派到西旅,即現時的黃泥涌峽作指揮官,十二月十九日上午時分,日軍包圍Lawson的總部。他用無線電通知上司,指自己將「Fight it out」,然後雙手各拿一把手槍,衝出總部戰鬥中喪生。「日本人安葬這位加拿大軍官,更在他的總部外立了兩支木條,其中一支是為了紀念他的,但不要覺得日本人對他特別好,此舉只是日本人對死亡另有想法,對戰爭上死去的人有一份尊重罷了。」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07:38:02
「你最忠誠的兒子, John」獄中撰給母親的家書
另一位加拿大步兵John Payne的墓就在Lawson的不遠處——他並非在戰場上戰死的士兵,亦不是在香港保衛戰中的十八日中死去,而是在被日軍囚禁期間嘗試在深水埗集中營逃走而被殺。「被敵軍囚禁拼死逃跑是軍人的天職」,周家建扶着墓碑,輕輕說道,「談到香港保衛戰,我們都會提到John Payne在囚禁期間寫的信。」John Payne在獄中寫了好幾封信給他的sweetheart和母親,但他並沒有把這些信寄出去,「當時寄信手續比較轉折,要經過審查,是故他只把寫給媽媽的信交給同囚的同胞Manchester,Manchester把他的信緊緊收在自己的軍服中,直到戰後才把信給John Payne的媽媽,John Payne當時跟Manchester說的那句「請將信交給我母親,我們將會在溫尼伯再見(Get that letter to my mother. I will meet you all in Winnipeg.)」卻始終無法成真。

英年早逝高材生 千里孤墳話淒涼
除了加拿大的死士外,保衛戰中戰死沙場的也不乏香港的精英分子,當中包括前拔萃女書院校長西門氏夫人Dr. C.J. Symons的兄長Anderson。「在西灣墳場中,他是少有的華人而且在香港長大成長,受港式教育。據知當時他妹妹西門氏也被囚於拘留營中,幸保性命,戰後更成為女拔萃的校長。」Anderson為混血兒,於香港讀書,中學就讀男拔萃書院,曾為棒球隊隊長,大學就讀香港大學,完成大學課程後轉至英國讀法律。陰差陽錯,天意弄人,一九四一年,他剛好回港執業,被委任為裁判司,日戰開始,他回到部隊,即被派到黃泥涌峽當指揮官,在交戰時陣亡。


黃韶本之墳(劉焌陶攝)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07:52:42
宿神宮 2021-05-13 08:31:20
呢d香港歷史比政府有意無意淡化
我口爆條女 2021-05-13 08:40:54
如火 2021-05-13 08:51:04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08:56:43
https://youtu.be/TesetNucv2A
「老兵不死」
軍魂燃亮我刻苦幹勁 已得到肯定
知榮辱我紀律嚴明 世間有呼聲
來自志願香港 冠絕東方
越陣地殲敵 聲風唳鶴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汗血千秋 歲月裡埋藏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老兵不死
家亡城破決不願投誠 尚可獻我生命
死亡無懼我一呼百應 再轉戰險境
無懼背負香港 冠絕東方
陷絕地堅守 保家衛國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汗血千秋 歲月裡埋藏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老兵不死 未有遺忘
到那天歸家 願聽到我的故事
誰為你明天 獻出了今天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汗血千秋 歲月裡埋藏
(為勝利帶來曙光)
留下老兵不死 未有遺忘

Lest we forget
我愛我男友 2021-05-13 09:36:22
四聖諦 2021-05-13 10:03:10
之前我都有Lawson 獻花英靈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10:11:13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14:11:32
Push
純•瘦•絲 2021-05-13 14:14:50
滙豐乳同露 2021-05-13 14:22:19
雲加馬德里 2021-05-13 17:24:11


【軍事建築】西灣國殤紀念墳場
回顧歷史,香港有幸不乏為捍衛腳下土地而犧牲的烈士。有人以死明志,亦有人堅守崗位直至最後一刻。香港保衛戰,一直在不同時代上演。

1941 年 12 月,日軍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並進犯本港。當時駐防香港之部隊主要由英軍、加拿大軍,以及英屬印度軍所組成。除此以外,本地華人及混血兒亦加入保衛香港的行列。華洋軍人無分彼此,於前線及後勤崗位奮戰,竭力守衛我城。經過 18 日激戰,由於守軍寡不敵眾,市區斷水斷糧,時任港督楊慕琦(Sir Mark Aitchison Young)無奈於聖誕日投降。在戰鬥期間,大量華洋軍人犧牲,尤其於黃泥涌峽,香港防衛軍遭受慘重傷亡,加軍准將羅遜(Brigadier John Kelburne Lawson)更於由指揮部突圍期間被日軍包圍,力戰陣亡。


羅遜准將之墓
更甚的是,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期間,有大量軍民於戰俘營及集中營裡遭受各種折磨,包括營養不良、疾病、虐待,及遭處決。戰後,位處柴灣以南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落成,戰時蒙難的軍人和平民才得以妥善安葬。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共有 1578 座墳墓,長眠於該處的英魂包括陸、海、空軍,商船隊隊員,以及本地軍民。他們之中有英國人、加拿大人、印度人、澳洲人、紐西蘭人、緬甸人、荷蘭人,以及香港人。墳場入口亦建有西灣紀念碑,碑上刻有 2071 位未知葬身何處的軍人的姓名,當中包括英軍 1319 名、加軍 228 名、印軍 287 名,以及 237 名香港軍人。另外,入口位置有兩塊碑石,分別紀念已火葬的印度教和錫克教軍人,以及於兩次大戰中在中國殉難後無法保存遺骸的英聯邦軍人。

墳場正面

由於在開戰前夕,加拿大曾派遣兩營軍隊赴港協防,且大量加軍在港戰死,因此在05、09、12及16年,當時的加拿大總理訪港時曾前往西灣國殤紀念墳場悼念陣亡將士。外國政府首腦尚且親身向烈士致意,何況是吾等香港市民?和平得來不易,現今香港人所享有的自由乃源於前人艱苦的奮鬥,因此我們不能將衛港英烈的犧牲置之於腦後,忘記得一乾二淨。相反,我們要瞭解烈士背後的故事及犧牲的因由,懷有感激之意和尊重之心,並繼承英烈衛港之志。


無名軍人之墓

西灣國殤紀念墳場鄰近市區,可從柴灣地鐵站步行而至,且設有傳意牌簡介保衛戰的歷史,歡迎大家親身到墳場了解更多有關香港保衛戰的故事,並向衛港英魂致意。唯有銘記烈士的犧牲,才使他們的付出不致白費。


豎立於墓碑前的傳意牌

位置:鄰近柴灣華人永遠墳場

交通:柴灣地鐵站 A 出口,經行人天橋至青年廣場,到達地面後橫過環翠道,沿連城道步行至華人永遠墳場,轉右沿歌連臣角道直上。

開放時間:上午 8 時至下午 5 時

除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外,本港亦建有歌連臣角軍人墳場,赤柱軍人墳場及廓爾喀軍人墳場(廓爾喀即啹喀)。以上墳場均由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管理,惟只有西灣國殤紀念墳場及赤柱軍人墳場於平日恆常開放予公眾參觀。除上述墳場外,亦有軍人長眠於本港其他墳場,例如在鑽石山墳場之抗日烈士墓內,其中五名殉難者為姓名可考之英軍服務團華籍成員(分別為陳鴻照、戴家賢、仇伙、劉江、吳德璋,其中戴家賢應為別名)。他們悉數於 1944 年秋(10 月 31 日)遭日人處決,無緣目睹一年後香港重光。

鑽石山墳場之抗日烈士墓。(圖片來源:Gwulo)
https://www.wetoasthk.com/%e3%80%90%e8%bb%8d%e4%ba%8b%e5%bb%ba%e7%af%89%e3%80%91%e8%a5%bf%e7%81%a3%e5%9c%8b%e6%ae%a4%e7%b4%80%e5%bf%b5%e5%a2%b3%e5%a0%b4/
元朗狗哥 2021-05-13 17:25:45
派膠師 2021-05-13 18:09:56
Lest we forget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