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哋去嘅墳場係咁
(Source: CNN)
但原來香港有一個好西式好靚嘅墳場!佢就係香港墳場,又稱為跑馬地墳場。
佢亦都係香港歷史最悠久嘅墳場之一。早前HKICON(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提出要為墳場評級。
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210128/5PFKK3WRYZEBDODKBM7YLS4AUI/
首先我哋講下香港墳場嘅歷史。
香港墳場喺1841年已經有安葬,第一位安葬者喺英國軍艦響尾蛇號艦長William Brodie(佢係病死嘅)。個墳場係1845年墳場正式開放。而第一個殯葬記錄出現係1853年,嗰個殯葬編號喺807號。初期係香港死嘅人都幾多下,因為佢哋頂唔順香港嗰啲熱帶病。
1889年,本身喺星街和聖佛蘭士街一帶嘅灣仔墓地關閉,嗰邊啲墳墓就搬咗去跑馬地。
1889年嘅灣仔基督教墳場。墳場個位係林奠母校。(Source:HKMap)
本身個墳場係for 基督徒(所以點解叫做 Protestent Cemetery)。1909年,政府將佢改名做「殖民地墳場」(Colonial Cemetery)。政府同時修訂基督教墳場條例,規定非基督新教教徒都可以係嗰度安葬。但係呢,日本人掃墓時有燒香嘅習俗,有啲西方人嬲嬲,所以就抗議。但港府認為唔使禁止,但係就為日本裔下葬者係墳場邊緣位置劃定一個安葬區域。
香港日佔時期,香港墳場亦都有葬係香港保衛戰/拘留營死去嘅人(有啲軍事墳墓最後運咗去西灣國殤墳場)。戰後,香港墳場都有burial,但相比戰前少咗好多,應該係因為墳場啲地越來越少。去到1970年代,隨着香港仔隧道工程開展,香港墳場部分土地被徵用,政府將部分墳墓搬到其他墓段。部分墳墓裏邊嘅遺體則被火化,骨灰放咗係1983年興建的骨庫。(所以有啲section係唔見咗)。而家政府規定土葬7年嘅遺體要火葬。
骨庫
埋葬係香港墳場的死者多數係軍人、公務員、商人、專業人士等等(多數係外國人,但亦都有華人)。有啲墓段係for特定嘅group,例如係軍人、警察、小朋友、同埋係長時間定居在香港的西方人(Old Residents)。
上面係軍人墳墓。好多都係一式一樣。
香港墳場裡面嘅墓碑隨著時代有唔同嘅design。
開埠初期
多數用花崗岩,都係啲好簡單嘅design,個頂多數係圓邊或者三角邊。有啲好似個盒咁樣。當然有啲地位高啲/紀念碑嗰啲就整得好高好宏偉。
1860年代至1880年代
呢段時期嘅墓碑開始有複雜的圖案,出現celtic,拉丁式和亞美尼亞式嘅十字架雕塑。
1880年代-1910年代
都幾多類型,有啲就係普通十字架(但有啲十字架都係整色整水)、有啲係拱形設計,好有維多利亞style,有啲上面刻有象徵唔同意義的圖案。1910年代左右嗰啲就比較簡約。
1920年代至1930年代
又行返簡約,多數係花崗石階梯基座上有普通十字架
戰後
通常係簡單嘅設計,四四方方咁。(唔知係咪同戰後提倡簡約有關呢?)有啲墳墓開始有陶瓷相,相信係adopt咗華人個套。
標誌
如果你哋細心咁觀察啲墓碑,會發現佢哋有唔同嘅圖案,代表唔同嘅意思,例如爛咗嘅柱代表壯志未酬,百合花代表好pure好true等等。
而小天使就代表死者係小朋友
發現共濟會標誌。以前好多達官貴人,甚至港督都係共濟會會員。
除此之外仲有唔同嘅圖案,大家可以欣賞下
除咗墳墓,香港墳場仲有一座教堂,建於1845年,係一級歷史建築。佢係一座都鐸復興式建築,有教堂常見嘅尖拱的門窗、三角山牆、圓窗。屋頂係雙坡頂十字形。
張相好有英國啲墳場feel
遲下會詳細介紹香港墳場背後嘅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