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埃塞俄比亞政府突然宣布,該國政府軍在北部提格雷州的平叛行動中已取得重大進展。
政府軍在48小時間奪取了提格雷州首府默克萊以南區域,還攻取了該州最大城市希雷及邊境重鎮阿克蘇姆。這意味着自11月4日以來醖釀的埃塞俄比亞「內戰」大局已定。
控制提格雷州的當地軍警共有25萬人,北上平叛的埃塞俄比亞政府軍只有14萬人,埃塞當局是如何在四天之內基本控制局勢的?
近兩年來的戰例已經給了外界重新認識低技術戰爭的另一層視角。在2019年的利比亞內戰、2020年2月的敘利亞衝突以及9月至11月的納卡戰爭中,作戰雙方多次利用自殺無人機、偵查無人機和察打一體無人機控制了戰場態勢。
埃塞俄比亞內戰也不例外。此前,英國廣播公司已在2018年發現,埃塞俄比亞已在厄立特里亞的阿薩佈設置前線機場,並於當年8月3日後將第一批中國製造的「翼龍-2」型無人戰機長期佈置在此。
到2020年, 提格雷州反對派發言人瑞達(Getachew Reda)即在11月15日於其社交網站上指出,派駐在這裏的「無人機」有效介入了局勢。瑞達強調政府軍在15日前後的行動中得到了中國的「無人機支持」,還點名了阿薩布基地。
「翼龍-2」的售價約為200萬美元,較之此前的100萬美元略有提升。與此同時,MQ-9的外銷價格約為3,000萬美元,三機一組的Seeker400系統外銷價約為1,400萬美元,這使得「翼龍-2」雖然漲價,但在同類型商品中仍顯價廉物美。
事實上,「翼龍-2」只是中國高科技軍事產品出口海外的一個例子。同在無人戰機領域,中方還有賣家更多的「彩虹」系列,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約旦、塞爾維亞等均購買該型武器充實國防。此外,中國一些軍工企業甚至民營企業也在研發不同類型的大型無人機,這可能不僅僅證明了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成功,也展示了中國產品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全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