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appledaily.com/ETW/20201030/46TFWTZHNVHBVPQVOXQH5PJOWI/
疫情肆虐大半年,不少人都留在家中做廚神,更有人做YouTuber拍攝煮食影片,當中包括藝人蘇施黃、蔡一傑、鄭元暢等,做煮食YouTuber似乎變成另一條財路。根據官方所指, YouTuber其中一個賺錢的途徑,是來自觀眾觀看影片的廣告,觀眾觀看時間越長,YouTuber的收入就越多。如果影片片長超過八分鐘,除了片頭和片尾,中間也會插播廣告,形成現在不少影片越來越長。
煮食頻道有錢途,全球YouTube最多人收看的煮食頻道為「Tasty」, 2016年創立,已累積1,950萬訂閱人數。而香港的煮食YouTuber,「點CookGuide」的馬田人氣高企,訂閱人數暫時已超過90萬,他有幾條簡易甜品食譜的影片,超過100萬瀏覽人次。依專統計網紅收入的網站的資料,估計馬田的頻道單月YouTube廣告收入可以高達19萬,未計其他與品牌合作的贊助費用,可說撈到風生水起。對於實際收入,馬田未有正面回應,不過他指要營運頻道並非易事,又要聘請多名工作人員幫手,重點是要有實力,「觀眾看影片是希望成功學習煮到食物,如果拍攝者本身沒有一定實力令人成功煮得好的話,會被嫌棄。」除此以外,他指運氣亦很重要。「如果你很帥,一出來大家已經很喜歡你,那你就不用做任何事。如果不是,那你要做某些內容就會較辛苦,因為起碼要有結實的內容才會有人看。」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做到馬田這般厲害,但依然有不少人加入戰圈,煮出一片天。經營「唔熟唔食 Cook King Room」的Arthur,三年前開始拍煮食YouTube片,主要製作中高價的食物為主,目標觀眾為20至40歲人士,月前已累積19萬3千訂閱人數。他本身喜歡招呼親朋戚友到家裏開派對,他朋友認為他廚藝了得,鼓勵他拍片,從此開始了YouTuber的生涯。本身任職工程師的他,在工作不算繁忙的時候,平均一星期出約兩至三條片,影片平均觀看人次介乎2萬至4萬,成績中規中矩。疫情期間,觀看人次明顯有所上升,突破了6萬,收入當然有上升,疫情前由9千至2萬元不等,近月就試過月入3萬元。
不過Arthur指計上拍片時間、食材成本等,回報並不算很高。Arthur以「坎坷」來形容,「我的片量是一星期兩至三條,但如果你一直拍片一直追着去出片,其實會沒了自己的時間,因為不拍便會沒錢或減少了。」Arthur指由拍片到剪片、配音、字幕等,至少要花費兩天,要上班的話,只能用晚上或空餘的時間去剪片。他解釋為了此頻道的影片更吸引,購買了不少裝備如相機、刀具等,而且他定位是中高價的菜式,有時一道菜食材成本已近5百元,但點擊率卻不一定很高。除了所花的時間、金錢和心機外,Arthur還稱做YouTuber,最重要能衝破心理關口,可以接受負評。他直言曾被人嘲笑連刀也不會拿,自己惟有努力改進。「頻道誕生出第一條片開始,就自然會有hater,只是他會否現身抨擊。」
另一煮食YouTuber Amy,開設「Happy Amy」頻道已有七年,平均一個月上載兩條影片,以教做簡易甜品為主。「那時拍片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多些人看到,以及想讓覺得煮食很麻煩的人看,讓他們可以用一些簡單又容易成功的方法煮食,引起他們煮食的興趣。」她一直不太在意YouTube的收入及訂閱人數的升跌,卻料不到疫情期間,訂閱人數突然暴升,由原本的7萬升至13萬;觀眾層面亦由二三十歲的女生,慢慢多了父母和小朋友的觀眾。收入增加幾千元,但Amy同樣指其實回報並不高,金錢會花回拍攝成本上,除了相機,最大的投資就是每月花$5,000租工作室,雖然空間不大,但始終有私人空間,拍攝過程可以不被打擾地進行。「我沒有計算賺不賺得回來,總之想做就做好一點,沒可能一整年的片都跟上年一樣。」
Amy認為做煮食YouTuber最大困難是靈感,她表示自己每天都在YouTube看至少10條煮食影片以尋找靈感,又要做大量資料搜集,甚至會先試做一次才正式拍攝。有朋友以為她是全職YouTuber,其實她正職是文員,「見我老是常出現,覺得我賺很多,但如果我靠YouTube維生會餓死。」她鼓勵大家可以嘗試做煮食YouTuber,但不能一開始就奢望成為生財工具。「最重要知道自己想做甚麼,以及定位是甚麼。拍攝前多做準備,堅持下去,摸索到自己的方向,自然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