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我是定期館館長,資深保險從業員。今日,我想從行內人嘅角度出發同大家比較和分析自願醫保和傳統醫保。如果大家對這個topic有興趣,不妨往下睇。
一丶保障項目
自願醫保和傳統醫保都包括以下4 大部分
1. 住院保障
2. 手術保障
3. 入院前和出院後嘅保障
4. 其他保障
自願醫保係上面嘅基礎上,再增加以下嘅細項
1. 訂明診斷成像檢測
保障住院或者非住院(日間手術中心和醫生診所)照CT, MRI, PET SCAN嘅費用,病人需要自己承擔三成費用。(而家自願醫保競爭激烈,有保險公司推出咗係指定嘅醫務中心照,可以唔駛俾呢百分之三十。具體邊間有,自己google)
2. 非手術癌症治療(門診和住院)
治療包括放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激素治療。基本涵蓋大部分嘅癌症治療,除了無質子治療。質子治療一般需要高端醫療才會涵蓋
3. 透析治療(門診和住院)
一般常見於腎病治療,而腎病也香港常見嘅十大疾病
4. 精神科治療
香港生活逼人,打工仔經常壓力過大,抑鬱和焦慮由以前嘅少見變成常見。
係以前未有自願醫保嘅年代,前面三項都是放係「雜項開支」入面去claim。每次住院嘅「雜項開支」限額大概是1萬蚊,而手術過程中嘅輸血、儀器、化驗等等嘅費用都要係呢個item裡面去claim。單是呢d已經足以claim爆雜項,更何況是本身就收得貴嘅照MRI,透析和癌症治療。當呢三項是獨立計算嘅時候,大家實際可以claim嘅錢其實多左。而且,傳統醫保對於呢三項都只是包住院治療,換句話講,門診做嘅是無得claim嘅。至於最後一項精神治療,傳統醫保係唔包嘅。
二丶手術費嘅賠償基準
1. 自願醫保
以每項手術去計醫生嘅手術費。如果一次同時做兩個手術,兩個手術嘅手術費都可以claim
2. 傳統醫保
按每次住院去計算醫生嘅手術費。即使兩個手術在同一次入院一齊做,也只會賠一個手術,即係只會賠貴嗰個
舉個最常見嘅例子,香港人經常超時工作,吃唔定時搞到腸胃唔舒服。因此,照腸鏡和胃鏡常年高踞保險公司住院理賠嘅頭三位。有時,當你胃痛難忍去睇醫生,醫生估計你七成應該是胃嘅問題,但是都有三成機會可能是關腸嘅事。為了穩陣,醫生一般會建議病人入院一齊照腸鏡和胃鏡。雖然兩個手術是在同一次麻醉下進行,但始終是兩個手術,換句話說,即是醫生要收兩次錢。係呢情況之下,絕大部分嘅傳統醫保都只會兩個手術賠一個,通常是貴嘅那個,即是腸鏡。如果本身無買smm, 即是附加醫療保障,剩低嘅那個胃鏡,你唯有自己啃。相反,如果你買嘅是自願醫保,即使你無買smm, 你都可以claim 曬兩個手術。
綜合以上兩點,自願醫保在保障項目和手術費賠償方面都比傳統醫保優勝。
自願醫保就似一間屋嘅地基,提供嘅是最basic嘅保障。標準計畫比較適合本身無公司醫療和退休嘅人,用一個平嘅價錢買份保障。但是對於本身有公司醫療嘅就比較雞肋,因為標準計畫基本上係同公司嗰份重複嘅,而且保額相對低。有公司醫療嘅要視乎大房抑或半私家,然後相應咁考慮自願醫保靈活計畫加smm或者有墊底費嘅高端醫療。呢個留返下次再詳細講。
如果大家想提問,可以係下面留言或者去我IG: teahouse_in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