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編劇專題01】低薪、欠薪、沒前途?年輕編劇的困境和革命

馬撚甜

20 回覆
6 Like 2 Dislike
馬撚甜 2020-09-11 01:57:00
V(化名)是行內知名 導演/編劇,喜愛寫原創作品。有段日子,他常提着故事到各電影公司叩門。這種身份,通常夾在投資者和基層員工之間。對於剝削問題,他說:「這一行係咁,我慣了。」他常常會有了想法,先找投資者前會找同輩創作人去做點籌備工作,例如找插畫師先畫造型,但嘗試多次,發現這樣『賣橋』的成功率太低,「幫忙的插畫師變成了無償工作,我也越來越不好意思,試過過後請她吃飯,希望她不要見怪。」

這種創作方式,通常投資者都沒有在籌備期打預算,變成了連他這個計劃統籌人在內,開始時總是免費工作,他也習慣了,「也試過有一家大公司要我去籌備一個Project,預了一萬元出來找人畫十個造型,每張一千(港元)。」這做法上的差異,是否說明了沒有行規下,做法因個人道德而異?「看個人道德、看交情,看你自己有多想它能開拍,因為很多時是大家只是有個想法,就付出一點去試一試,若然成功,電影就拍得成,不行的話也是心甘命抵。」

「如果我是老闆,你剛畢業,你一來就說有薪水才開始寫,我是老闆也覺得為難。你怎證明自己的能力?」中年的他說來有點像年輕人口中的「老屎忽」,但他又說:「不過有些人寫了十稿,拖了半年都沒有收過錢,那自然也不對,畢竟這一行裡面有好多壞人。」他直言小本製作,很多時是一班創作人太想做成一件事情,因此「煲無米粥」當成閒事,但大公司總不能長期這樣運作。

談到開筆費,他說:「有就當然好啦。」



史高西斯跟編劇保羅舒里達說:「你我之間,存在着比紙張更深厚的東西。(香港編劇權益聯盟FB截圓圖)

兩代相撞 「陳果是好老闆!」

紀陶也贊成開筆費做法,雖然他個人沒有嚴格執行,「從前的電影公司一旦將劇本立項,會計部就會有預算,負責的編劇聽到,會覺得穩陣一點。要立開筆費,最好不是由編劇自己去做,而是由老行尊找編劇出身的百鳴哥(天馬娛樂黃百鳴)帶頭去做,這樣慢慢把它變成了行規。」

但沒有人帶頭去做,想改制度的人,往往像搞革命,「香港編劇權益聯盟」成立後先跟「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打招呼、約見面。後者由著名編劇們組成,平常會開收費編劇班,由文雋等名師教導。協會前任會長是莊澄,現任是劉浩良,「他們成員有200人,估計全港編劇有1,000人左右吧。我們先寫了十頁章程,又收集問卷,搜集了行內剝削的個案等等。」他把資料都列印出來,雙方見面,他說雙方一談到欠薪及開筆費,協會負責人之一說:「難道你寫得差我還要付你稿費?我要看已是浪費時間,當然是『得』先給錢。」任俠說對方來人都是圈中名人,姑諱其名,但強調這是原話,「我說,你找個秘書打字都要付薪水啦。你可以出一個低價,不滿意可以Cut,可以試用,但試用期也要錢嘛!」

小小的開筆費,雙方沒有共識,自然也談不攏。

除了開筆費,權益聯盟提出多項訴求,包括加強教育,希望入行的年輕編劇能知道怎樣簽約,保障自己,「談到這裡,一名大導演說:『錢從何來?不會由我們出吧?』任俠建議收取會費,提出聯盟願意做前期義工,但日後辦活動總要資源,大導說:「我收一千萬一個劇本,每人給1%也是十萬,你當我是傻子?」任俠強調,你的劇本收一千萬,但小的才收幾萬,「想想雞蛋吧,別老是想自己。」

聯盟當初找編劇家協會,是希望他們降低入會門檻,因為編劇家協會「撰寫兩齣合符金像獎資格的長片」這入會準則門檻太高了,「港片一年才拍40-50齣,要寫兩齣長片,很難達到。」同時因為香港電影製作大減,像美國大導演史高西斯新作《愛爾蘭人》也是直接在Netflix上架,希望能讓大銀幕外的創作也計算在內。他們參考美國編劇工會(WGA)做法。WGA會員除了電影編劇,還包括電視、遊戲、甚至是App的創作人,門檻在網站列明,十分清晰:工作一周得2分,為電台或電視撰寫放映時間30分鐘以內故事有3分,替電影院放映的作品撰寫任何長度故事/替電台或電視寫30-60分鐘節目有4分,在電視或電影中出現Created by(由某某人創作)得6分,替電台或電視節目撰寫60-90分鐘故事/替電影寫劇本或替電台廣播劇寫30-60分鐘劇本8分。如此類推,網站上列明細則,3年內達24分就夠資格入會。

雙方談了幾次,最終不歡而散。他說:「早料到會這樣,否則也不會成立二十年都沒改革。現在情形,是(欠薪)變成了行規!」

其實開筆費並非新事物,它歷史悠久,「李敏跟我說,她自己入行也是有前輩教她要收開筆費,但到現在它還不是行規。」任俠說:「美國編劇協會一直替同行爭取權益,嚴禁『畀稿』。我們一直想杜絕以行規為名的剝削。一直教育新人,未收錢你的腦袋就不屬於對方。香港的行規是:你寫好一點才收錢,寫好才落名,大把人想替我工作啦!」圈中流傳王家衛會跟年輕說:你替王家衛工作還想收錢?

入行前,那些在大銀幕的名字都是他的偶像,今天,味道變了。敬重的前輩有嗎?他們提到陳果、李敏(有甚麼需要幫忙總會答應),也尊重杜琪峰,「陳果是好老闆,每次他都會親自打來,提我就要過年了,要花錢,快點來出糧。又試過讚我寫得好,多付我三成稿費。」不過跟陳果合作無間的紀陶直言,陳果的好,常導至他吃虧,「他會跟年輕人說你可試寫寫,錢不多,兩萬塊錢,結果寫出來的劇本根本不能拍攝,但他也會照付劇本費。」

記者曾多次聯絡編劇家協會提出採訪,起初身在北京的現任會長劉浩良答應很想回應,後來改成電郵回覆,著記者寄出問題,以作書面作答。問題寄出後約一星期,協會表示執委討論過後,不會參與是次採訪。



(圖:陳果《三夫》,紀陶是編劇之一。)


韓劇編劇地位高

聯盟認為,提昇編劇地位及待遇,長遠對行業最健康,荷里活是這樣,近年影視娛樂業旺盛的南韓也一樣,「韓國行編劇中心制,一旦批了編劇的劇本,你要作每個更動都要提出足夠的理由,他們的編劇很強勢,劇集推出時,宣傳往往以著名編劇作宣傳重點,地位高到不得了。」

南韓重視編劇,當地有「韓國放送劇作家教育院」,專門培訓編劇。韓劇製作採「PD合一」制,即導演(Director)、監製(Producer)被稱為PD同為一人。韓劇了一般邊拍邊播邊補拍,劇本只寫了1/3就會開拍。由於製作期緊迫,導演無瑕再創作,劇本好壞對作品成敗更為緊要。又因為劇集多以家庭及愛情為主要題材,女性編劇數量遠超男性,例如金銀淑(《卡布奇諾之吻》《秘密花園》《繼承者們》、朴智恩(《來自星星的你》)。此外,編劇也對作品有著作權,若作品要再複製、發行,都要書面通知編劇,並會支付編劇重播費。知名編劇的收入,甚至高於知名導演和明星。

香港編劇薪水遠低得多,本來讀建築,後來轉行執執筆寫故事的阿茄感受更深,他在TVB工作過,現為自由工作者,他形容電視台:「他們根本不愛制度,喜歡人治。」他自言在香港影視圈工作,別說薪水,是常常沒有勞動尊嚴。任俠:「我看過一齣紀錄片,在荷里活,有位仁兄是專門拍攝Car Scene時搖動車身的,他很自豪,說沒有他電影根本不能開拍!然後描述車要過彎,下雨開車都有不同震法。人家總說別談荷里活,那遠的不說,在台灣,鏡頭推軌員都在談呼吸感。」

香港的流行文化,本來領先亞洲,甚至獨步全球, 今天在他們心中也沒有變樣,「一談到香港文化,香港人都有強烈自卑感,但2019年的運動文宣、短片,好多都是世界級的。只不過一經老闆,他說不喜歡,就把顏色,事情馬上變調。」

二人認為時代很壞,但好多好的電影,都在壞時代拍攝。說到要「放棄老鬼」,下一步他們打算聯同香港的年輕電影人,各自以手機配現場光,低成本拍攝,各自創作短片,仿傚Dogma 95(按:1995年,在丹麥由Lars VON Trier及Thomas Vinterberg啟動的電影運動),「舊的香港電影已死,放棄它吧。重拾獨立精神,讓我們重新開始吧!」

二人已開始了拍攝,短片運動的細節,稍後公佈。
馬撚甜 2020-09-11 02:01:32
老老豆豆,其實好難怪香港電影撈唔掂
根本 劇本 就是 一劇之本
個地位根本僅次於導演,監製
但香港由始至終都唔重視
仲懶係型係到講乜飛紙仔文化
所以咪全部港產片都唔好睇囉
拍得又差,劇本又求期
一切都係班老屎忽無料但又坐住個位而又唔願改變
全部都係自己攞X黎
出貓唔好太高分 2020-09-11 09:27:06
Too long but read
行業仲係叢林法則時就太早收割
耕地冇經營好(資源豐富冇需要經營)
刀耕火種後只剩灰燼

老屎忽係得到資產
後來者只得到負債

香港各行各業都有咁情況
更加印證時代革命發生之必然
冇咩嘢好做 2020-09-11 11:17:35
簡單啲講
編劇工會想爭取良好制度
目標係美國或者韓國咁尊重編劇

因為香港以往都係飛紙仔文化,人人都可以改劇本
或者寫完劇本一句唔收貨唔拍就一個仙都冇
而家想爭取開筆費同減少拖糧
但業內唔buy
傾唔掂數
馬撚甜 2020-09-11 17:24:23
一個地方/行業無好既制度,只會有少部份人得利,而大部份人負債累累
最後只會一潭死水
連大陸呢D無制度,都會著重編劇同劇本
香港再唔改變只會死路一條
馬撚甜 2020-09-13 21:51:31
牙痛不是病 2020-09-13 22:15:25
反而想知 d劇本大部份係點,香港太少出色既劇本

相反netflix 睇得出好多成本都好低/至少香港有資源拍到既

另外香港劇習慣左要好多集
viu 同 cctvb拍親都20集起集跳 每集一個鐘
有一半劇情係廢既
viu套2月29好少少 十集 每集一個鐘
即刻少好多多餘既鏡頭

睇番歐美劇習 平均6集~13集都有 你有個好既idea 如果逼住拍20集多數都係唔好睇,為拖長而拖長

近排最鍾意netflix 套in to the night(絕夜逢生) 主要場景都係得飛機內 得6集
成本應該好撚低,但香港遍遍就係冇依d類型
在公園的男孩 2020-09-13 22:31:46
其實都唔一定低 唔係話主要場境少就平
外國好多時啲人工都好pay 好多 一套睇落好平既劇都多budget 過港劇

另外點解歐美容許到6~13集係因為 好多production house 拍完啲content 係諗住賣出去其他地方 所以電視台可以拍短啲, 所以:

1. content 多過channels (近年黎開始掉番轉)
2. 因為港劇distribution channel 唔夠多,所以變相拍之前果堆準備工作唔可以太貴,就算貴既都要多啲集數等每一集個cost 平啲(個道理就係你攞咗堆錢出黎,無理由拍5個鐘就完)

3.美劇都有呢種情況,睇錢做人, 所以有啲劇明明好好睇 突然加開幾季變到好爛 只係tvb 一早知計好20集回到本 就頭2最後2主線 中間插三角戀 美劇就彈性啲 睇住收視咁去加減季數
文隼 2020-09-14 08:31:57
講得幾好
但係最尾只係搞獨立電影唔足以撼動老屎忽
新電影公司/外資老細先得
牙痛不是病 2020-09-14 10:59:17
講得好好,可惜香港真係死胡同
莎革娜(迷雲) 2020-09-14 11:41:12
紅底HK01香港良心
冇咩嘢好做 2020-09-14 12:20:16
關01咩事?
馬撚甜 2020-09-14 12:55:41
無咩成本只能攪獨立電影先
攪得掂,就有投資者課金
到時就攪得掂你地班老屎忽
冇咩嘢好做 2020-09-15 11:07:24
推下先
值得討論
太多編劇食死貓
冇咩嘢好做 2020-09-15 11:14:56
黨報01

電影編劇實錄|硬食不公待遇淪地底泥 李敏:追尾期好似我爭佢錢

人人都可以改劇本!

當大家都說編劇是一劇之本,他們理應可以主導整個故事的創作,編劇們卻紛紛否認這個說法,甚至齊聲說:「其實人人都可以改劇本!」他們繼續列舉:老闆、老闆女朋友、茶水姐姐等……幾乎電影組中的所有人,都可以對劇本指手劃腳:「香港人覺得自己識寫字就等於識寫劇本,或者識睇戲就等於識改劇本!」

合拍片收到大額金錢,情況更甚、創作空間更小:「投資金額大就要聽從老闆的話!例如一部愛情片從男生角度出發,老闆卻提議變成女生角度出發,這已經是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而老闆只不過說了一句話 !」他們又談到有些老闆喜歡重複使用成功的角色例子,卻不考慮劇情或類型會否不適用。除此以外,幕前演員也會對劇本提意見:「演員也多意見,因為呈現在畫面上的是他;也有一種演員是無論劇本怎麼樣,他都會照做,只因不想『搗亂』。」他們坦承只要溝通過程良好、建議合理且有用,編劇是不介意修改劇本的。

最後都係編劇孭鑊

被一眾人更改劇本後,故事可能已經與編劇最初意念背道而馳,甚至變得面目全非;有些劇情鋪排明明知道有Bug,還是無法據理力爭、只能屈服,可是當電影在大銀幕上上演,編劇還是需要承受觀眾的評語、為作品負責任。問到怎樣開脫這些壓力,他們無奈地說:「只能私下和朋友吐苦水,道義上公開環境不能說、只能『硬食』。」


馬撚甜 2020-09-15 14:16:25
係香港先係咁垃圾
冇咩嘢好做 2020-09-15 16:57:55
四十年來積落嘅文化
何妖俾天收 2020-09-15 20:56:30
班仆街咸濕明星做晒老闆收割者呀嘛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