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見到
【雲狄樓評】維持香港樓價橫行整固難大跌觀點
心血來潮想寫樓市。個人相信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圖一)未來數年會維持過去兩年的170-190區間橫行格局,直至2023-24年(江恩二十年週期,對應2003年低點)。過去兩年,香港及世界發生許多事,經歷中美貿易戰、社會運動、疫情及國安法,香港經濟陷入衰退,但樓價就是沒有大跌。
根據中原數據,目前天水圍嘉湖、東涌映灣園實用呎價約一萬一千多元(港元,下同);黃埔花園、沙田第一城、元朗YOHO實用呎價約一萬六千多元;將軍澳中心、炮台山城市花園實用呎價約一萬七千多元;太古城、紅磡海逸約兩萬一千元。
不要盡信媒體劈價新聞。筆者也做過小編,深明為了點擊率,有時要用上誇張標題。但從中原數據可見,香港樓價確實跌幅有限。究其原因,主要仍是土地供應問題:丁權問題異常複雜、前特首曾蔭權執政期間又停止造地,結果導致今天樓價高企、社會矛盾激化。
至於讀者關心的失業率與樓價相關性,萊坊早幾天出了個報告(圖二)。不難發現,目前失業率最高的兩個行業(建造業;零售、住宿及餐飲服務業),其失業率與樓價的負相關性較低。這呼應了林一鳴博士早前提出,最受疫情及社運影響的飲食、零售、旅遊業,由於收入中位數較低,本身是樓市參與者的從業員未必多,上述行業的失業率對樓價影響因而不大。也就是說,無論經濟好壞,上述行業買樓的從業員也不多。
「失業率上升導致樓價大跌」套用在香港,必須要圖二顯示的金融、專業服務等樓市參與者眾的行業出現大規模失業,才會發生。1997-2003年的樓市熊市,就出現過這情況。筆者認為疫情對上述行業的衝擊尚算可控,上述行業出現大規模失業及樓價大跌的劇本,發生機會頗低。
如果科技股在美國是大牛資產,樓就是香港的大牛資產。CCL自2003年至今升約6倍,同期升幅跑贏美股標指。當我們遇上深度看空香港樓市觀點,記住要先搞清楚作者究竟是「冇貨主觀想跌」、「出於社會公平角度想樓價跌」,還是真的有其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