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加到800M,拍埋啲電競、網騙、新移民、電子G我睇......

孫銘謙(左閘)

12 回覆
2 Like 0 Dislike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6:53:33
自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起增至最多六部電影優勝名額,並增加大專組拍攝經費至500萬元(原為325萬元)及專業組拍攝經費至800萬元(原為550萬元)。

https://gia.info.gov.hk/general/202007/13/P2020071300529_345403_1_1594629297083.pdf
第六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優勝團隊名單
專業組
---
電影名稱:《我談的那場戀愛》
故事簡介:性格孤僻的婦產科女醫生在交友程式中認識偽裝「宅男」的外籍工程師,兩個本來互不討喜的人,從詐騙開始一段關係。
導演及編劇:何妙祺
監製:陳慶嘉、秦小珍

電影名稱:《流水落花》
故事簡介:一對經歷喪子之痛的夫婦從與寄養子女的相處中尋回為人父母的感覺,卻又迎來一次又一次的離別。
導演:賈勝楓
監製:李嘉慧
編劇:羅金翡、賈勝楓

大專組
---
電影名稱:《但願人長久》
故事簡介:來自湖南的新移民圓圓及妹妹兩個人在香港成長,她們面對除了貧窮、身分認同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挑戰:一位長年吸毒及出入監獄無數次的父親……
導演及編劇:祝紫嫣
監製:關錦鵬

電影名稱:《風景線》
故事簡介:兩名中學生,一個患有口吃,一個患有讀寫障礙;兩個有缺陷的女孩,透過一盤遊走於道德邊緣的網上生意,希望尋回自我,卻陷於一連串悲劇。
導演及編劇:葉鈺瀛
監製:陳果

電影名稱:《電競女孩聯盟》
故事簡介:青春混亂迷茫,電子遊戲或是達成英雄夢的方法。六位熱血女生在電競世界裏共同作戰,希望透過勝出比賽打破現實世界對她們的成見,卻似乎比想像中困難,更要面對未知的前路與挑戰。
導演及編劇:白瑋琪、楊帆
監製:廖婉虹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6:53:56
歷屆得獎電影

第一屆 2013
大專組
《一念無明》黃進、《點五步》陳志發
專業組
《藍天白雲》張經緯

第二屆 2016
大專組 《以青春的名義》譚惠貞
專業組 《散後》(前名:戀@廣埸) 陳哲民(製作中)

第三屆 2017
大專組 《淪落人》陳小娟
專業組 《G殺》李卓斌

第四屆 2018
大專組 《手捲煙》陳健朗(製作中)、《金都》黃綺琳
專業組 《遺愛》馮智恆(製作中)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6:54:49
https://www.fdc.gov.hk/tc/press/press_20190124.htm
第五屆 2019


專業組
---
電影名稱:《燈火闌珊》
故事簡介:講述一名中年寡婦在完成亡夫遺願的過程中找到生活下去的動力。
導演:曾憲寧
監製:陳心遙
編劇:曾憲寧、蔡素文

大專組
---
電影名稱:《遺書》
故事簡介:描述一名有輕生念頭的十歲學童如何面對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絕望感。
導演及編劇:卓亦謙
監製:爾冬陞

電影名稱:《陽》
故事簡介:描述一個客家圍村家庭的三代人如何面對種種生活困局。
導演:曾慶宏
監製:莊麗真
編劇:曾慶宏、楊兩全

優勝團隊將獲電影發展基金撥款資助拍攝電影,大專組優勝團隊的資助上限為三百二十五萬元,專業組優勝團隊的資助上限則為五百五十萬元。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6:55:29
「薪火相傳計劃」
預留約1億元資助開拍10至12部電影,每部電影資助額約900萬元,並邀請有一定資歷的導演作為監製,夥拍一至兩位新進導演開拍本地電影,藉此鼓勵導演提攜後輩,提升港產片質素,以及增加優質港產片的製作量。已接受邀請參與第一輪計劃的導演有爾冬陞、王家衛、陳可辛、陳嘉上,以及張婉婷和羅啟銳(組合),他們將分別夥拍新進導演王德健、徐梓竣、黃進、巢志豪和黃綺琳。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6:55:58
「劇本孵化計劃」
透過比賽及專人指導,鼓勵有志從事編劇工作的人士或現職編劇,加入編劇行列及/或創作高質素劇本。政府已預留約800萬元推行計劃,預計可孵化約40個高質素劇本。
志村新八. 2020-07-21 16:57:49
有咩問題?
學術撚 2020-07-21 17:17:06
唔拍呢d拍拍返警匪卧底槍戰無限劉青雲張家輝囉,好唔好?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7:27:05
《散後》完成至今兩年多,由影意志負責發行,先後在藝術中心放映多場,反應都不俗,但暫時未有安排在傳統戲院上映。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Vir6Y2tOp4

不過,劇本對傘後一代於「散後」的走向可謂想像得相當正面,五個青澀大學生後來或從政、或創作、或搞科技初創,2014年的激烈情緒與政治能量全部得到正向轉化,倒是未見刻劃現實中大量傘運青年集體陷入的創傷、抑鬱、絕望及其超越。

更莫名其妙的是劇情的發展。柯與吳傘後再遇,舊情復熾,一夜激情過後,吳明知柯已有女朋友(正是當年彼此的好友馮海銳),竟對他說並不介懷,想見她的話可以「隨便」(真實對白)聯絡,短暫相見也可以。情慾自主,男女感情複雜多變,並無問題,但導演刻意拍這場床上戲,激化了情感的矛盾,卻與「散後」的主題愈離愈遠,最後寫到反修例運動發生(其實只有短短幾個鏡頭),柯吳秘戀卻被八卦雜誌揭發,三人無法面對對方,於是再次離散,傘後人散聚後再散,導演是想說時代拉散了無數人的情感,還是想說青春戀情的離合惜悔在每個時代皆是如此?無論如何,電影中呈現時代的背景與人物的情感結果彷彿成了平行時空,意旨不明。
說白一點,就是這場「合──離──合──離」的三角(或多角)感情,彷彿就是預設的套路,盲目硬套在雨傘運動的背景,然而其實抽出來放到保衛天星碼頭事件後任何一場社會運動,故事都可以成立,人物的形象也可完全套用。這樣寫,既看不到社會,也寫不到人物,太虛泛了。《散後》的故事當然仍能觸動到部分觀眾,大家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看到相類的情節,可是當中完全沒有反思性可言。
飛向太陽 2020-07-21 17:29:48
無咩問題,題材小眾多元化先係件好事,定你想日日睇警察電影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7:46:24
博:提到社會題材 ,現在香港觀眾更多關注社會的事情 ,比如方才說的歷史 ,無論是否忠實呈現 ,現在有一股潮流要懷舊 ,如《 某日某月 》,甚至涉及政治題材 ,如《 中英街1 號 》,都是呼應香港時下的話題 ,或是注視一些低下層 、被邊緣化的聲音 。他們不是在拍法上突破 ,而是題材上突破 ,有一種社會關懷 。導演願意接拍社福機構資助的電影 ,除了運用這些資金可以接觸市場 ,可能他們在社會方面也有話要說 ,《 伴生 》就是一例 。至於剛才提到影意志 ,他們不是不想在主流戲院放映 ,而是沒有主流戲院願意放映 ,才要開闢新路 。不是他們想自立院線 ,而是他們所關心的東西在社會主流得不到曝光機會 。

勛:現在商業片沒有主流 ,沒有潮流 。有些電影突然跑出 ,大家也不明所以 。比如《 棟篤特工 》,說黃子華今年很厲害嗎 ?又不是 ,他之前每一部電影也不行 ,《 棟篤特工 》的水準也是一般 。我以純商業電影的角度來說 ,今年大部份電影也一般 。根本大家也沒有方向 。這就回到為甚麼有些導演會拍社企電影的討論 ,有甚麼所謂呢 ,橫豎沒有主流的東西在賺錢 ,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方向 ,又不是在做埋沒良心的事 ,那些正面的主題可以一試 。只是現在嘗試的人未夠成熟而已 。
至於談及政治 、民生的電影 ,八十年代百花齊放 ,每一部商業電影也能滲入一些政治的題材 ,徐克很多電影也可以作為例子 ,新浪潮時也非常豐富;處理民生題材方面 ,許鞍華享負盛名 。現在的問題是 ,觀點太幼嫩 ,甚至幼稚 ,處理政治題材時 ,太直白將自己的理念平鋪直敍要大家接受 ,完全沒有經過藝術修飾 ,故事也說得不動聽 。陳詠燊這一代的問題是甚麼呢 ?他要接馬偉豪班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了 。那一代人可惜的是 ,他們上不了位 ,更悲慘是他們未曾上位已被後浪淹過 。可惜嗎 ?或者說幸好有後浪淹過他們 ,不然只會成為「 次貨馬偉豪 」。《 逆流大叔 》令人耳目一新嗎 ?絕對不是 。只是今年上半年的電影沒哪部值得讚賞 ,而陳詠燊做了一些大家已有一陣子沒見過的東西 ,這些東西現在很少見了 ,見一下無妨;要是出現多兩部同類型的電影 ,我一定不會想看下去 。他現在算是能拍電影了 ,但未來的路向如何 ?他自己一定不知道 ,市場不能給予指引 ,藝術上他也沒有尋找的方向 。
孫銘謙(左閘) 2020-07-21 17:48:57
雄:我從電影資金來源談起吧 。今年有幾部電影 ,如《 告別之前 》、《 非同凡響 》等 ,資金均來自社福機構或慈善團體 。如果電影工作者夠獨立 ,資金來自哪裏也沒影響 。我卻是擔心 ,來自社福機構的資金 ,無形中驅使電影工作者製作出某種正能量的主旋律電影。我對這些電影抱持觀望態度 。

勛:我不介意電影人以這種方式找到資金 ,也無從介意 。現在的狀況與合拍片初出現時很相似 。究竟創作人說故事 、拍電影的功力能否令他們免於受他人影響 ,那要看他們自己了 。因低成本的緣故 ,機構暫時能接觸的大多是初出茅廬的導演 ,該如何平衡自己的創作與機構想帶出的訊息 ,這些導演未必能完全掌握和控制 。做出來的成績有目共睹 ,充斥着陳腔濫調 、過於明顯以致令人不太舒服的正能量 。不是說不可以拍正能量題材 ,而是現在的方式太「 硬tag」、「 講耶穌 」。正能量並非需要鄙視的東西 ,只是導演的敍事手法尚未成熟 ,致使作品普遍水準不高 ,至少現在《 非同凡響 》能交出成績 ,算是頗有水準的 。若果資金能夠延續下去 ,我倒不太介意 ,重要的是作品質素如何 。
我未至於像張偉雄那般悲觀 。

鍏:由於市場萎縮 ,若不選擇北上拍合拍片 ,留在香港 ,即使是一些較有經驗的電影人 ,也會選擇與非傳統的資金來源合作 ,所以才有《 非同凡響 》、《 五個小孩的校長 》這類較為正能量的電影 。我會這樣理解此現象:因為傳統的工業資源收縮 ,以致越來越多有經驗的人與這些社企資金合作 。
隨遇而安 2024-12-28 15:36:10
我談的那場戀愛
最後票房1800萬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