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灘設置的更衣室及戶外沖身設施雖已關閉,不過泳客就將附近的洗手間當成臨時更衣室。最靠近海邊的洗手間情況最為惡劣,洗手盆及地板積滿泥沙,廁格內甚至有懷疑為泳客遺下濕漉漉的內褲,衞生情況堪憂。
即使更衣室被封,泳客泳後沖身奇招盡出,洗手間亦變成臨時更衣室。有泳客自行帶備1.5升水樽,用以裝水沖身,該泳客認為,海灘與泳池不同,空間寬敞,不容易傳播病毒,又指天氣炎熱需游泳消暑。他受訪期間大罵政府不知所謂,更向記者指
「你唔好影呀,你知政府好變態㗎啦。你影完連水喉水都封埋,咁我點搞?」

有泳客更索性在洗手間的洗手盆洗頭及洗腳。記者在現場所見,有泳客先彎下腰把頭部置於水喉下沖洗,然後抬起腳放在洗手盆上沖洗,又不斷向身體潑水沖洗。該泳客指,
「嘥氣啦,游水又唔係犯法,禁乜鬼?咁多人吸毒又唔見佢捉?」
更衣室封閉 毛巾抹身赤膊等風乾
居於中環的泳客陳先生表示,因疫情停工,每星期到淺水灣游泳3至4次。他指,在更衣室封鎖後,自己在泳後會先以毛巾洗臉,並赤膊待自然風乾,不過身體則仍會「黐立立」。
陳先生批評,政府關閉泳灘無理,
「其實留一兩個位置畀人沖身都好,你唔畀我游水,一係就封晒成個海灘,唔好畀人落!」他又指,若當局全面封灘,將改為跑步保持健康。
市民:沙灘戴口罩會有兩截色
除恆常到海灘游泳的泳客外,有市民專程到泳灘避疫。市民洪小姐說,港人一向喜歡多姿多彩的生活,停工後惟有到戶外地方避疫。她認為,外出期間只要與他人相隔1.5米便無礙,又認為海灘相比酒吧極為安全,
「去沙灘通常唔戴口罩,會戴到有兩截色。」
從美國回港度暑假的鄺小姐表示,到淺水灘為了與朋友拍照留念,拍照後會戴上口罩,並一直與其他人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