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為應對疫情,自2月中起暫停非緊急服務,包括墮胎手術。非牟利組織「青躍」指,近月收到求助個案急增一倍。有意外懷孕女性原本排期3月初在公院墮胎,卻因疫情取消手術,被迫借錢逾3萬元去私家醫院做手術。家計會回覆《蘋果》指,今年首3個月收到2,700宗終止懷孕申請,較去年同期增加逾2成。醫管局未有正面回應,僅稱在可行情況下逐步恢復受影響的服務。
本港合法終止懷孕手術需在懷孕24周內,人工流產前須取得醫生同意。根據衞生署回覆,2018年本港終止懷孕個案達8,518宗,當中公立醫院佔1,072宗、家計會佔2,769宗、私家醫院佔4425宗。今年2月中醫管局為集中資源抗疫,暫停非緊急服務,包括公立醫院墮胎手術,原本在公立醫院排期婦女只能轉向家計會或私家醫院求助。
家計會回覆查詢指,今年首3個月收到2,700宗終止懷孕申請,較去年同期2,200宗增加22%,最終家計會為737宗個案進行終止懷孕,餘下申請轉介至其他醫院跟進,部份個案在接受輔導及考慮後決定繼續懷孕。
「母親的抉擇」指,過去數周收到求助電話急升80%;青躍收到求助個案更急增一倍,平均每月有10多宗。青躍總幹事林寶儀慨嘆:「公立醫院又停非緊急服務時候,好多女仔打嚟問,我應該去邊呀……我哋一般聽到佢聲,已經係絕望到一個點。」
林寶儀指,懷孕達10周以上,已不適合去家計會,疫情下只剩收費2萬多至3萬多元的私家醫院可以合法墮胎,對有需要基層婦女構成很大壓力,「甚至有女孩子喊住話,點解喺香港搵唔到任何服務。」
青躍項目助理經理蔡嘉莉指,曾收到一個求助個案,一位19歲女生因為男友拒絕戴安全套進行性行為,今年1月意外懷孕,男友獲悉她懷孕後選擇分手,她亦因為懷孕失去在髮型屋的工作。經兩名醫生評估後,女事主原本排期3月初在瑪麗醫院做終止懷孕手術。
但受疫情影響,2月她收到醫院通知要取消手術。她透過機構接受記者電郵訪問,直言當時很徬徨,「因為我明明排緊,收咗我症,明明可以做,但係等緊期間就取消,而我嗰陣已經(懷孕)13周,無辦法再去家計會做。」她出身基層家庭,最終要向家人和朋友借3萬多元去私家醫院做手術,當時已懷孕14至15周。
女事主希望,起碼有一間公立醫院盡快恢復終止懷孕手術。她建議,港府或醫管局提供短期緊急援助,讓有需要女性轉介去私院時,手術費可以減半或三分二,其餘部份由當事人承擔。
林寶儀指,機構過去做訪問和研究顯示,越遲做終止懷孕手術,對婦女身心傷害越大,「周數越長,中間佢尋求終止懷孕服務越多波折,對女孩子陰影,同心理影響係都係越大,對佢完成手術之後康復,身體心理,同對其他人關係,將來親密關係有影響。」她憂慮,當社會未能提供足夠支援,意外懷孕婦少或會尋求非法墮胎方法,隨時有生命危險。
母親的抉擇認為,部份家庭僅能維持三餐溫飽,要用幾萬元去私家醫院做手術,對基層婦女而言是很大經濟壓力。現時機構支援意外懷孕女性,提供一次免費去私家診所做超聲波檢查,確認懷孕周數。此外,機構提供住宿服務,讓有需要的婦女暫住,有一個安全空間思索去向。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20200505/JPLS2LP3JU6PAUA2476GY32PC4/
又一個意外懷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