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經濟圈需要長期運行,除了為嘉許良知商戶、獎勵持相同價值觀的店家外,更重要是鼓勵更多未表態或仍十五十六的店舖加入向政府施壓的行列。通俗而言就是「造大個餅」,之後才能持續行之有效。
加入了幾個推廣黃色經濟圈的群組,成員會依個人體驗分享黃或藍店資訊,讓其他人更明確知道自己應該「懲罰」或杯葛哪些商戶,然而慢慢發現大家對黃店的定義愈來愈高要求。
部分黃店在店內張貼文宣、播《願榮光歸香港》、在店外派水派食物、提供優惠學生餐,本是值得狠狠懲罰的好人好事,但竟漸演化成,當有人分享某店老闆娘言談間力撐學生時,就有不少留言質疑「下?冇文宣冇播歌冇派水,咁都叫黃呀?」甚至小店11月11罷工一天,就有人再懷疑:「下?佢8月5冇罷喎,咁遲表態都黃?」
於是黃店的標準愈來愈難追上,店主必須在店內設連儂牆,要五分鐘大叫一次光復香港,榮光必須無限loop,門外要長期擺放幾箱水,每日收入要捐一部分給星火或立場,然後612沒有及早表態的通通叫「偽黃」ー這樣是否我們願見?
個人覺得,店舖黃與否,是店主的取態,有實際行動落力支持的當然要加碼獎勵,但走得不前的亦不必馬上看低、質疑甚或杯葛,不然這種把人排拒在外的風氣只會讓其餘店家失去表態的勇氣,黃色經濟圈能否壯大永續,又成為一大難題。
「下?佢火魔法都未掟過,咁都叫抗爭者?」假如這樣的說話會讓你不舒服,不如試試將心比己ー其實商戶老闆都是人一個,人心凝聚更重要。
https://m.facebook.com/rwbb9up/?ref=page_internal&mt_na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