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俄羅斯軍事家常勝將軍蘇沃洛夫說過:敢於刺刀衝鋒的軍隊,才是可以打勝仗的軍隊。
在中國,隨著影視劇作的普及,此類理論還有個家喻戶曉的稱謂:亮劍精神!
不過,軍隊可不是電視劇。
早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解放軍《步兵操典草案》中便明確涉及了“刺刀拼殺”的規範,而為了快速提升人民解放軍的“刺殺術”,東北軍區甚至調令了大量還在“勞改”的原國民黨黃埔軍校步兵科軍官,擔任軍事教員...
這引起了很多戰士的不滿,不少人調侃說:“打敗仗的,還教打勝仗的”。
但是,國民黨軍敗歸敗,但是其更為系統的“單兵刺殺”,從技術層面優於當年剛剛完成“軍事整編”的人民解放軍,卻是爭的事實。
由此,在毛主席“革命軍人要敢於刺刀見紅”的號召下,1964年6月至8月間,全軍在普及性的“大練兵”之後,更是在3318個單位裡選送了33000餘人,參與了聲勢浩大的“大比武”。
而大比武的項目裡,“拼刺”赫然榜首!
由此,在多年的規範化和常備化之後,“拼刺訓練”正式被確立為人民解放軍基層軍事技能的“五大項之首”!
如今,對於那個倡導“刺刀見紅”的時代,除個別親歷者以外,大多數的人已經遺忘,不過所幸的是“法國人”的相機,記錄下了這一切。
這是1976年公映的,法國人拍攝的有關中國紀實的紀錄片《愚公移山》的片段。
可以看到,樸實無華的人民解放軍眼中,透出的是堅毅和滿滿的殺氣!
完善的護具保護了拼刺對練戰士的安全,但是戰士依舊嚴格按照操典進行刺殺訓練:在縱起跳躍中,只為了將“刺刀”更加深入大力的插進“敵軍”的胸膛!
“標兵”演示,戰士互相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動作規範、而年復一年的刺殺,只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刺”倒敵人!
從53式步槍的四棱刺刀,再從56半和56衝折疊在槍管旁不易丟失,非常利於拼刺的三棱刺刀,“拼刺”成為了當年解放軍眼中決定戰爭最後勝利的法寶。
不過,隨著1991年海灣戰爭的爆發,士兵與士兵的短兵相接變成了精確制導武器漫天飛。於是槍刺術一度從必修科目中消失。
雖然95式槍族保留了多用途刺刀,但由於槍支採用短小無托化設計,其實已經相當於默認了“拼刺”在單兵技戰中的微末地位!
令人意外的是,在製導武器遍地開花的西方,槍刺術還有一定的地位。
2004年在伊拉克巴士拉,20名上刺刀的英軍在白刃衝鋒中一舉戰勝了100多名當地武裝。雖然美國陸軍取消了槍刺術的科目,但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槍刺術跟平時的五公里武裝越野一樣成為新兵們的必修課。
雖然從理論上講,槍刺術這種古老的戰鬥技巧早就該退出歷史舞台了,但在老鐵看來,在當今世界各主要大國間承平多年的大環境下,刺刀上凝聚的恐怕除了殺敵技術以外,更主要的還是戰鬥精神,是軍人不畏強敵的精神。
而不畏強敵,敢於刺刀見紅的精神,在軍事科技並未出現“質”的差距的大國之間,則更加顯得“珍貴”!
特別是,當今世界並不太平,當面四海並不寧靜。
向東看,軍國主義幽靈四處遊蕩;向南看,總有人挾洋攪局,在南海惹事添亂;向西看,也有人攛掇想給“一帶一路”設置障礙……
新形勢新任務對軍人血性提出了什麼樣的新要求新挑戰?廣大人民解放軍官兵尤其是一線指揮員要具備什麼樣的血性?這些都和作戰問題一樣亟須解答。
如何解決?
要老鐵說,那就“從拼刺始”!
不久前,中國多地惊現不明飛行物,與此同時,火箭軍和海軍相繼發表聲明,態度耐人尋味,那麼,這次的不明飛行物最有可能是什麼?試驗到底意味著什麼?此時亮劍,有何意義?別走開,鐵血軍事,明日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