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警察阻撓記者採訪或觀察衝突現場,屬違反表達自由及新聞自由。當記者著有特別標誌的背心,或有記者證,而且已經不斷明確表示身份(having made clear efforts to identify himself as a journalist),警察法律上不能辯稱並無主觀意圖阻礙記者,因客觀上記者已受到無理及過份的干預。參見 Najafli v Azerbaijan, App No 2594/07 (ECtHR, 1st Section, 2 October 2012) 第 67-68 段;另參見 Pentikäinen v Finland (2017) 65 EHRR 21 (GC) 第 99 段。
2. 上述原則同樣適用於關心公共議題的非政府組織。此等組織在社會上監察政府的角色,重要性可比傳媒,所以亦應受類似的人權法保障。參見 Medzlis Islamske Zajednice Brcko v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018) 66 EHRR 1 (GC) 第 86 段。另參見 Toktakunov v Kyrgyzstan, Comm No 1470/2006 (UN Human Rights Committee, 28 March 2011) 第 7.4 段。
3. 香港法例第 232 章《警隊條例》第 54(2) 條賦予警察的合法截停、查究及搜查權力,只限於在「合理地懷疑[某人]已經或即將或意圖犯任何罪行」時行使。香港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即現時的高等法院原訟法庭)在 R v Chan Sai-leong and Another [1989] 2 HKLR 385 一案第 388E-F 頁中裁定,「合理懷疑」的原則要求警察必須持續地按事態發展,判斷懷疑是否仍然合理。如果懷疑在記者或非政府組織人員表明身份後下理應大幅減弱,甚至被完全消除,警員的行為似乎只能是為了發洩甚至報復,任何合法權限立即消失:Chan Sai-leong 第 388C-E 頁。
4. 另外,在普通法下,警察干預市民人身自由,法律上不得只聲稱有合理懷疑但不再加解釋,而是必須解釋搜查屬必要的實質原因。參見 Brazil v Chief Constable of Surrey [1983] 1 WLR 1155 (DC); O'loughlin v Chief Constable of Essex [1998] 1 WLR 374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