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2017年2月24日
病原體
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由狂犬過濾性病毒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可影響哺乳類動物,例如狗、貓、狐類、蝙蝠和人類。
傳播途徑
當人類被帶病毒動物咬傷或抓傷,或傷口被舐後,動物唾液內的病毒經傷口侵入人體,沿神經直到腦部,造成腦炎。狂犬病也可以通過吸入含病毒的水點或通過移植受感染的器官傳播,但相當罕見。
潛伏期
潛伏期通常是 1 至 3 個月,但亦有可能是 1 星期以內至超過 1 年。
病徵
狂犬病初期的病徵並不特別,與流感病徵相似,包括疲倦、發燒或頭痛,可能持續數天,受傷部位附近可能麻痺或刺痛。數天後患者會出現焦慮、神志不清、咽喉肌肉痙攣、癱瘓、昏迷和死亡。
治理方法
當病徵出現後,狂犬病一般會致命,醫生會對患者施以支援性治療。
預防方法
狗主必須替其狗隻領取牌照及替家畜作預防狂犬病注射。
避免與不明來歷的動物接觸,包括狗、貓、猴子等。
傷前或傷後接種預防疫苗和徹底清洗傷口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被動物咬傷後,盡速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傷口,然後前往附近的急症室接受治療。如有需要,醫生會為傷者提供傷後疫苗注射。
傷前接種預防疫苗宜用於要長期逗留疫區的旅客,特別是要去偏遠和缺乏醫療設施的鄉村地方,或者在疫區逗留雖然很短時間,但要進行高危活動 (長途步行、踩單車、遠行、處理動物)的旅客。如要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衞生署旅遊健康服務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