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呀。
這兩句紅VAN乘客與司機的慣常對答,相當地道。不同的是,這位本土味濃的紅VAN司機,是一位巴基斯坦人。
全港只有四名小巴司機是巴基斯坦人,Jony是其中一位。

Jony操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乘客未必察覺他是個巴基斯坦人。
「花園街等啦」,電話中一口純正的廣東話,根本分辨不到對方是位外籍人士。訪問那天,遠遠看到紅色小巴車頭寫上一行烏爾都字母,便知道這是Jony的紅Van。那日下午,記者甫登上車,Jony一邊撥弄鬍鬚,面帶笑容地向我們打招呼,「隨便坐啦」。說畢,紅Van起飛,Jony細訴他從餐廳老闆變成紅Van司機之路。
43歲的Jony,除了一口流利廣東話,讀寫中文也懂一點,16歲那年來港與父親團聚,「我全家都係巴基斯坦人,老竇六十年代已經落嚟搵食」。Jony早已紮根香港,他的成長過程,與你我無大分別,令你佩服的是,他說自己只用了一年時間,便學懂廣東話。27年來,他當過泥頭車司機、地盤工人、開過清潔公司、做過咖喱餐廳老闆,考過的士牌……但因廚藝欠佳、怕了無止境的清潔,輾轉改投紅Van的懷抱。
開過咖喱餐廳 當過地盤工
「人哋煮咖喱好食就話開餐廳唧,我都唔識煮嘢食。」即使花了30多萬元裝修,Jony也決定結業。「做清潔好忙,足足兩年冇休息過,泥頭車又難搵食」。最後他成為了紅VAN司機。
他的車牌,是來港後才考上的,他不太喜歡駕駛的士,因為小巴司機位較寬敞,身形高大的他,坐得舒服一點,「聽吓台冇咁悶」。紅VAN是地道的交通工具,司機乘客都是以本地人為主,全港只有四個巴基斯坦小巴司機,他是如何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