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從「紐倫港」到大灣區紐約

2 回覆
4 Like 0 Dislike
2019-02-21 16:39:53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90221/20617344

蘋論:從「紐倫港」到大灣區紐約 - 盧峯



那份拖延了近一年的大灣區規劃綱要終於公佈。就像中共的典型官方文件那樣,綱要充滿政治口號、宣傳與空洞模糊的官話,區內不同城市各被分派某個角色和任務,實際上如何協作、如何提升經濟效益卻一點也沒說,只拚命說大灣區前景會非常美好。據說有份參與草擬的特首林鄭月娥還撂下一句擔心「蘇州過後冇艇搭」,唬嚇港人乖乖接受。


自我設限欠think big

林鄭的「蘇州過後冇艇搭」言重了。香港過去幾十年經濟發展靠的向來不是政策優惠或充斥口號的規劃,而是企業與個人不斷提升競爭力,並在全球市場找生意,找機會。只要香港保持本身的市場觸覺及競爭力,大灣區以外處處是機會,怎可能「蘇州過後冇艇搭」。

林鄭及特區政府主要之惡還不在於為大灣區塗脂抹粉或唬嚇港人,而是連香港未來發展也來個自我設限,連think big的能力都失去,只一心讓香港的未來掛靠在前景不知如何的大灣區,失卻以往走上國際市場頂峯的雄心壯志。

先說一段往事。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時任中國總理的朱鎔基先生出訪美國、加拿大,既談中國入世貿問題又不時應記者提問說到香港在未來中國的位置,其中提到香港地位猶如多倫多。評語一出即時引發一番爭議,指朱先生看貶了香港,因為香港的目標是要成為紐約般的國際金融中心而不僅是加拿大一個國家的金融中心。朱鎔基先生當時還為此再解釋一番,說多倫多是加拿大經濟中心,他沒有低貶香港的意思。

說這段20年前的往事不是要緬懷過去,而是說明香港其實一直以成為像紐約、倫敦般的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一直希望能像倫敦、紐約那樣連繫全球而不僅僅成為亞洲金融中心,更不要說僅成為大灣區內的金融中心。事實上過去特區政府或特首都曾提出「紐倫港」的想法,把香港發展成跟紐約、倫敦並駕齊驅的國際金融商業中心,政府還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多建國際學校、開放國外專才來港工作以落實目標,避免落後於區內競爭城市如新加坡。

可是,林鄭有份編撰的這份大灣區發展綱要在走向國際化、全球化方面沒有甚麼着墨,只簡略提到香港要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要跟深圳、廣州、澳門分工成為灣區四大核心城市。按這樣的規劃及政治正確的考慮,從現在到2035年的十多年內特區政府都會把精力優先用在大灣區融合及建設上,以向內望為主,以大灣區6,000萬人的市場為焦點。可人家紐約、倫敦面向的是全世界幾十億人的市場,亞洲的老對手新加坡同樣志切服務全球而不是馬來西亞、印尼等鄰國。一進一退下,香港何以趕得上,何德何能成為「紐倫港」,頂多成為大灣區紐約!


轉吃政策飯削競爭力

這樣的憂慮絕非杞人憂天。首先,大灣區規劃既由習近平這位中共最高領導人拍板立案,從廣東省到兩個特區的政府領導都會悉力以赴,不管在資金、政策、法規上都會對涉及大灣區發展的規劃傾斜。簡單來說,各市包括香港將以各種優惠政策以至直接投資「催谷」大灣區,本地企業在政府鼓勵下自然也會向內望,把業務、人才重點轉移到區內,以爭取來自政府、政策的easy money。這種吃「政策飯」的轉變不但削弱私人企業的競爭力,更會打擊它們走向國際市場的動力,令香港經濟國際化的程度迅速下降。

更糟的是,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國際化程度較低,接受國際規範、遊戲性的能力較弱。香港融入大灣區後為了遷就落後的城市只好降低自己的標準及要求,只好在國際標準規範方面打折扣,以免開罪其他城市及廣東省當局。換言之,融合後香港跟國際市場及規範不是接近了,而是拉遠了;跟國際市場接軌的動力不是加強而是弱化了。香港在如此規劃下還有希望成為紐約、倫敦般的國際大都會嗎?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



下一則
下一則
江湖滾熱辣 (馬龍)
2019-02-21 16:43:31
政府淨係識自吹自擂無用,大灣區係促進經濟定係用嚟畀中共高官cap水,大家心照啦。做戲真係做晒全套。
吹水台自選台熱 門最 新手機台時事台政事台World體育台娛樂台動漫台Apps台遊戲台影視台講故台健康台感情台家庭台潮流台美容台上班台財經台房屋台飲食台旅遊台學術台校園台汽車台音樂台創意台硬件台電器台攝影台玩具台寵物台軟件台活動台電訊台直播台站務台黑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