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初創Breakup Tours專為失戀及單身人士,特設戀愛治療平台,讓他們走出陰霾。(Breakup Tours 網上圖片)
初創企業的意念千奇百怪,最近連失戀、單身等愛情問題亦成為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本地初創Breakup Tours專為失戀及單身人士,特設戀愛治療平台,讓他們走出陰霾。《信報》StartupBeat請來兩位聯合創辦人,分別為行政總裁鍾振傑、產品經理陳秀汶,以及GLOS創作經理陳梓謙,分享其創業理念及行銷手法。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鍾振傑(鍾)Breakup Tours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陳秀汶(汶)Breakup Tours聯合創辦人及產品經理
陳梓謙(謙)GLOS創作經理
尹:首先跟Breakup Tours兩位聯合創辦人談談,當初為何有志創立此平台?可否講解一下產品及服務?
鍾:去年社交媒體Facebook有研究指出,失戀消費者購買旅遊產品,比其他人高出25%。我與合作夥伴從事廣告業10年,曾經舉辦「失戀旅行團」,帶領8名失戀客人到東京旅行。名額本來只有8人,最終吸引了650人報名,發現箇中暗藏商機。我們專注為這群客人提供相應的旅遊產品,冀讓他們放下前度,重新出發。
其後發現,團友普遍不想有旅伴,我們便安排約八成時間,讓他們獨遊;其餘時間則與團友互動,既有冷靜的空間,也有熱鬧的時刻。現時公司為客人提供外遊及本地活動,例如瑜伽班,無論客人想獨行抑或尋找同行者,亦可在平台找到。

鍾振傑稱,曾經舉辦「失戀旅行團」,名額只有8人,最終吸引六百多名客人報名,發現箇中暗藏商機。(Breakup Tours 網上圖片)
供急救箱為獨遊客打氣
汶:我們估計,失戀人士獨遊外地或感孤獨,可能會在房間內胡思亂想,因此特製「失戀急救箱」供客人每晚使用,為他們打氣。
第一天,他們初到埗,未必睡得好。我們準備了沐浴球、香薰,讓他們放鬆。第二天,失戀者或仍睡不好,甚至因哭泣而眼腫,「急救箱」內的太陽眼鏡就大派用場,可使他們安心外出。第三天,團隊精選3齣喜劇逗他們開心,另附有朱古力小吃。最後一天,提供一張電話卡,讓失戀者於回港前致電前度,說出心底話後,慢慢放下這段感情。

Breakup Tours特製「失戀急救箱」供客人每晚使用,為他們打氣。(Breakup Tours 網上圖片)
尹:想再問GLOS創作經理陳梓謙(Jason),據知你們跟Breakup Tours曾合辦「關心一線」活動,可否簡單講解一下?
謙:「關心一線」是去年聖誕推出的活動,為客戶獲取(User Acquisition)的宣傳項目,由去年12月19日至今年1月1日,為失戀人士等特設WhatsApp專線。只要用戶輸入「我空虛寂寞凍」,就能得到Breakup Tours專人關心或慰問。

GLOS創作經理陳梓謙(左一)指,去年跟Breakup Tours合辦「關心一線」活動,冀藉此吸引潛在客戶關注;旁為鍾振傑、尹思哲。(影片擷圖)
WhatsApp專線解寂寥
鍾:Jason主力負責社交媒體的宣傳,我們冀藉「關心一線」等活動,帶動單身或失戀者到平台消費。據聞有不少初創選用付費廣告達致宣傳效果,惟我們的商業模式較感性,在創業首兩年須跟會員有更多互動建立關係。
投資者廣告業客戶為主
尹:對於融資及業務盈利,你們有何看法?
鍾:Breakup Tours剛獲得種子輪融資,金額為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我認為我們的優點在於管理業務營運,想法新穎、不隨波逐流。尋找投資者就如找知音,意見契合是我們的首要考慮。本輪投資者的背景以從事廣告業的客戶為主,亦有初創圈子朋友的介紹。
尋找投資者的過程頗花心力和時間,我建議先做好產品才尋求融資。即使獲得資金,我們不期望太快耗盡,期望致力做實事,估計透過即將舉辦的活動,能賺取一定的業務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