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大和民族視為一個自古在四個主要島嶼的單一民族,而戰前日本對於日本民族起源說法的研究充斥著各種日本是複合民族、或多民族的論調。
韓國小孩必須接受日韓同祖論,這個論述就包含日本和朝鮮之間的王室通婚,渡來人以及日語和韓語的文法完全一樣。
在學校、公共場域,日本會不斷的宣稱日韓文化一體,日語優先韓語等政策,以白話文來說「日本和韓國同文同種、血脈相連,韓文只是日文系統底下的一種語言而已。日語比「日語的分支」韓語更為正式。」
』
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60076&sn=50292612
作者:kela0042
「整個大韓民族遭受『存在抹滅』」日韓關係和日台關係從來就無法類比
傳媒在2018/04/04時刊登一則文章,〈為何韓國把日本殖民建築拆光,台灣卻留著當總統府?1堂韓文課,看見台韓最大的「不同」〉這篇文章以實地了解,第一手接觸韓國老師的角度去了解台韓對日本統治的不同看法。立論清晰而且一目了然台韓之間的差別。
但是這篇文章卻遺漏了一件事情,也是台灣人常常在比較台韓於日治時期差異的最大通病—台灣人往往過度扁平化韓國和日本的關係。
其實韓國對日本的所謂民族尊嚴再現,去除日本統治遺跡等等都不是短短的35年日韓合併時期那麼簡單。依據成功大學助理教授,研究日本史的專家李啟彰老師的說法,韓國人對日本的歷史清算都是從豐臣秀吉對朝鮮發動戰爭(韓文:임진왜란(壬辰倭亂),日語:文禄・慶長の役)開始計算,日韓關係最早可以追溯到,百濟學者王仁將儒家文化帶入日本的事蹟,今天在日本的上野公園裡面還有紀念碑。
另外,日本王室和百濟王室之間有通婚,桓武天皇的母親高野笠新就是百濟武寧王的後代。不論這一點日韓雙方歷史學者如何爭論,在日韓他永遠是一個問題。但是日本跟台灣在長遠的歷史以來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太大的接觸,因此在晚近以前,日韓關係和日台關係就已經無法類比。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大和民族
視為一個自古在四個主要島嶼的單一民族,
而戰前日本對於日本民族起源說法的研究充斥著
各種日本是複合民族、
或多民族的論調。
而這些論調,在大東亞戰爭時又被使用、或是主動成為擴張的理由。
日本民族起源論涉及日韓同源的觀點有新井白石的「我國祖先來自馬韓、熊襲與高句麗同族」,又有日本國學者平田篤胤在神國主義背景下研究《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認為自古以來日韓關係密切,以此更加聲稱日本對朝鮮具有支配地位。
江戶時代末期,日韓同祖論納入與尊王攘夷關聯的征韓論。日本人類學者坪井正五郎認為日本是南北兩民族融合而成的混合民族。
坪井的助手鳥居龍藏也將日本視為東北亞渡來人加自南方北上及北方南下的民族混合民族。
日本內部的改革者支持該理論為正當化海外擴張的意識形態,這些被統治的殖民地被認為可以被吸納入日本民族,特別是日韓同祖的問題成為合併朝鮮過程中官定的意識形態,過往支持國體論的單一民族派有在官方政策下轉向。
「具包容力」或是「吸納力」成為標記日本民族的新特徵。日本的養子制度在此時被拿來正當化殖民地的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