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台灣在馬拉威建設醫院,設立了「彩虹門診」治療愛滋,除了有效控制、治療外,也對病患進行完整的病例追蹤,因為斷交,在馬拉威駐紮的醫療團撤走,前來接手的大陸醫療團,醫護能力則相對侷限,連英文能力都普遍不足,溝通障礙下不可能對病患進行追蹤,因此在大陸醫療團接手後愛滋病情迅速失控,隔年馬拉威,全國就有8萬人死於愛滋。

當年台灣派遣20個專門的醫生,並攜帶藥材、工具、器具,而大陸是由陝西省派遣醫療團,除醫療水準不足外,連英文能力也缺乏。整個醫療團只有一個翻譯會講英文,卻要負責所有病人的溝通,也難怪大陸醫療團接手後,愛滋病情會立即失控。
不過大陸的基礎建設能力確實驚人,這也是最讓馬拉威心動之處,建交不到四年,馬拉威就建立了幾乎覆蓋全國的3G網路。大量廉價的大陸產品,也隨商人的湧入而進到了馬拉威。
不過這種轉變也未必是好事,許多隱憂在數年後逐漸浮現。因為中資大量湧入,馬拉威人只能在大陸企業下工作,而華人老闆的常態性低薪,卻沒有任何辦法阻止。雖然法定月薪為20美金,但大陸雇主常常只給13美金,另外陸資的大舉「入侵」,幾乎把馬拉威本土商人的生意搶光,與非洲人分享文化格格不入的華人價值觀。
低薪、壓榨、文化衝突,也煽起了2011年的反華示威,2016年馬拉威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反而比2008年斷交時還要低,當時與中共建交的總統莫泰,也曾坦言對此決定感到後悔,除了後悔與中華民國斷交,更表示:「無法向人民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