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乎你對「本字」嘅定義。如果唔理「本字」嘅話,電腦世代前,至少八十年代開始,見諸雜誌刊物嘅用字,以我經驗就一定係「𨳒𨶙閪𨳊𨳍」,即「一門五傑」。而家恐怕要喺以前啲雜誌(鹹書)、港漫先搵到實際用例。可能有啲研究當時用字嘅學術文章都有嘅。
至於原因,大概係咁,歡迎補充:早期繁體中文電腦系統採用嘅 Big5 內碼由台灣制定,冇香港用字,上述五字全部冇收。喺 DOS 年代,有啲民間 Big5 內碼擴展係打到香港字,但之後 Windows 95 時代全部用唔到,情況又打回原形。喺 Windows 世代,HKSCS 出現之前,香港字擴充主要係嚟自字體廠商嘅擴展工具,但不同公司嘅內碼標準不一,只能作印刷,不能做通訊交換。編碼標準不一局面到政府喺 1999 年推出先 HKSCS 至慢慢起變化,但「起變化」係漸變唔係突變,問題其實冇辦法即時解決,何況因為 HKSCS 依然要使用者另外自己裝,唔識嘅都係用唔到,整體嚟講唔算普及。話就話 Windows XP 正式進入 Unicode 世代,但依然係好早期,對香港字支援仍然唔算完善我記得早期都係打唔到香港字要靠 HKSCS,而 Unicode 亦都未收齊所有香港字,同埋一個字由獲得 Unicode 收錄到 OS 正式支援都要一段時間。「閪」係最先有嘅,「𨳒𨶙𨳊𨳍」喺 2001 年正式收入 Unicode,喺 Windows 顯示得到(唔記得打唔打得到)最早要到 2005 年嘅新版新細明體先有。微軟正黑體係喺 2007 年出嘅 Windows Vista 首次出現作為系統預選字型,但時至今日呢款系統字都仲未有造到「𨳒𨶙𨳊𨳍」呢四隻字。結果由 Windows 95 開始,香港人起碼經歷咗 10 年嘅打香港粗口字空白期,大家亦都慣咗手勢,唔用「𨳒𨶙閪𨳊𨳍」,改用替代方案(當然有人可以話屌同鳩係本字,但呢個係另一個話題),難以逆轉,呢啲相信都係「𨳒𨶙閪𨳊𨳍」呢類寫法喺網絡時代唔普及嘅原因。